红喉潜鸟(英文名:Red-throated Loon,学名:Gavia stellata),是潜鸟目潜鸟科潜鸟属的鸟类。潜鸟科最小的成员,体长53-69厘米,体重1-2.7公斤,以细长的颈部和尖锐的喙为显著特征。分布于北极圈内的湿地和苔原湖泊,以及沿海地带。冬季迁徙至北美的东西海岸及东亚的沿海地区。在繁殖季节,其头部呈灰色,喉部有砖红色斑块,背部深色,非繁殖期则头部和颈部的大部分区域为白色,与暗色的冠部形成鲜明对比。
外形特征:红喉潜鸟体型纤细,颈部和喙均细长,喙常略向上倾斜。繁殖期头部呈灰色,喉部有一块醒目的红棕色斑,背部暗色,带有黑白细条纹。非繁殖期头部和颈部大部分为白色,与暗色的冠部和后颈形成对比,背部有白色斑点。幼鸟上体颜色较暗,下体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喉部颜色较淡。成年雄鸟比雌鸟稍大。
鸣叫特征:红喉潜鸟有多种鸣叫声,包括飞行中的快速鹅鸣般的叫声、警告时的短促吠声、低沉的呻吟声、下降音调的哀鸣声,以及用于领土争斗和亲子互动的长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北极苔原湖泊,迁徙期间和冬季多见于沿海水域。飞行迅速,善于潜水捕食鱼类。在繁殖季节,会在小型淡水湖泊筑巢,而非在巢湖内觅食,而是前往更大的湖泊或海洋捕食。迁徙时可能集结成松散的群体。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北极圈内,营巢于靠近水边的地面,通常在4月末5月初到达繁殖地。成对结合稳定,交配时双方会在水面游动追逐,孵化期约27-29天,雏鸟早熟,出生后10-12小时即可下水,约40天后能飞行。
区别辨识:与其它潜鸟相比,红喉潜鸟喙更细长,头部和喙的形状及头部图案的对比度较低。与太平洋潜鸟和北极潜鸟区别明显,特别是在头部和喙的比例上。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北美、欧亚高北极至亚北极区域,包括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不列颠群岛北部等地。非繁殖期分布于北美的东西海岸、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其他:在人类文化中,红喉潜鸟曾被用作食物源,其行为在某些地区被用来预测天气。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喉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