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潜鸟

Pacific Loon Gavia pacifica

太平洋潜鸟(英文名:Pacific Loon,学名:Gavia pacifica),是潜鸟目潜鸟科潜鸟属的鸟类。中型潜鸟,常见于北美西部及横跨太平洋至日本。其体色较深,喙相对较短,头部和颈背圆润。繁殖羽具有灰色头部、黑白相间的背斑点和颈部细白线条。非繁殖羽整体呈暗灰,上半身与下半身颜色界限明显,有特征性的暗色‘下巴带’,但幼鸟中可能不明显。与北极潜鸟在分布上有重叠,但太平洋潜鸟的喙略小,头部更水平。繁殖于北极和亚北极的淡水湖,冬季主要在近海海域度过,偶尔在内陆水库和湖泊中出现。

外形特征:太平洋潜鸟体长58-74厘米,翼展110-128厘米,体重1-2.5千克。繁殖羽时,头部灰,背部黑白斑点交错,颈侧有细白线,下颏有暗色带。非繁殖羽上半身暗灰,下半身白色,头颈交接处有暗边。喙灰色,脚黑色,眼睛红褐色。幼鸟上体有鳞状斑纹,下体暗至水面线,成年鸟腹部在特定姿势下露出白色。

鸣叫特征:太平洋潜鸟春季和夏季最活跃地鸣叫,叫声多样。包括喂食时发出的类似‘ark’的短促叫声,以及类似于共同潜鸟的响亮、怪异的oo-loo-lee哀鸣或号叫,能传数里,通常在繁殖季节听到。此外,还有短促尖锐的‘kok-kok-kok-kok’叫声和其他小声的咯咯声、咆哮、吠叫和咯咯声。

生活习性:太平洋潜鸟栖息于北极湖泊,冬季迁至开阔海域或大型水体。繁殖于北加拿大和东西伯利亚,冬季沿北美太平洋海岸分布。与其他潜鸟相比,这种鸟可能会群迁。在开阔海域过冬,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美国和墨西哥的大湖上过冬。

生长繁殖:太平洋潜鸟在靠近深湖的地面筑巢,由堆叠的植被构成。每窝产1-2枚淡黄或绿色带有棕色斑点的蛋,平均孵化期23-25天。社会单配偶制,领域保留率高,雄鸟比雌鸟更成功。太平洋潜鸟会积极防御领地内的威胁,包括其他鸟类。

区别辨识:太平洋潜鸟与北极潜鸟相似,但前者体型略小,喙更细长,头部更水平。非繁殖羽下体白色,无侧面白斑。与红喉潜鸟的区别在于后者外观更淡,头部与颈背与喉咙对比度较小,喙看起来向上翘。太平洋潜鸟在所有羽衣中,缺乏白色侧腹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美高北极至亚北极区域,从西伯利亚中北部的Yana和Indigirka河流以东至Chukotka,Wrangel岛,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西部至Baffin岛和James湾。冬季迁至日本、朝鲜半岛和黄海北部(中国东北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中部。

其他:太平洋潜鸟黑喉潜鸟曾被认为同种,1985年起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太平洋潜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