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孔雀雉(英文名:Germain's Peacock-Pheasant,学名:Polyplectron germaini),是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长约60厘米,以深褐色带淡黄色斑点的羽毛、短冠、红色裸露面部皮肤和紫蓝色眼斑而著称。该物种分布于越南南部和柬埔寨东部,常在季节性热带森林中发现。
外形特征:眼斑孔雀雉体长约60厘米,全身呈深褐色,点缀着精细的淡黄色斑点。雄鸟拥有一对长达20根的尾羽,雌鸟尾羽则为18根,体型较雄鸟略小。其面部裸露部分为红色,瞳孔为褐色,上体羽毛和半数尾羽上布满独特的紫蓝色大眼斑点。雌雄两性外观相似。
鸣叫特征:雄性眼斑孔雀雉发出一系列低沉、沙哑的颤音,每个颤音持续2至4秒,间隔3至11秒重复,当受到惊吓或回应竞争对手时,间隔时间会缩短。
生活习性:眼斑孔雀雉主要栖息于低地和亚山地森林,包括以龙脑香为主的常绿和半常绿森林,也能在荆棘竹林中看到它们的身影。这种雉类似乎能容忍一定程度的生境干扰,曾在沼泽、采伐和次生林中被记录到,海拔高度可达至少1400米。它们通常通过步行逃避危险,但在迫不得已时也会低飞快速逃离。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仅知一对眼斑孔雀雉携幼鸟在四月被观察到。在野外,已知的唯一巢穴是一个浅坑,内衬绒毛,含一枚蛋。在圈养条件下,产卵数为1至2枚乳白色的蛋,孵化期约为21天。雏鸟上体覆有深栗褐色绒毛,下体颜色更偏黄褐色。
区别辨识:眼斑孔雀雉雄鸟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缺乏头冠或颈饰,上体和翅膀上的眼斑被一圈淡金色棕色环包围。雌鸟相比同性别的,整体颜色更深、更均匀,上体的眼斑较小、尖锐且边界更清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眼斑孔雀雉分布于越南南部(从南安南北至14°N)和柬埔寨东部(包括拉塔纳基里省和蒙多基里省)。有报告称在老挝和泰国也有出现,但可能性极低。在越南的Cat Tien国家公园和柬埔寨的Snoul野生动物保护区及Seima保护区森林中较为常见。
其他:眼斑孔雀雉的分类学位置有些神秘,分子数据证实它与灰孔雀雉、青铜尾孔雀雉和山孔雀雉属于同一演化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眼斑孔雀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