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无须小霸鹟

Northern Beardless Tyrannulet Camptostoma imberbe

北无须小霸鹟(英文名:Northern Beardless Tyrannulet,学名:Camptostoma imberbe),是雀形目霸鹟科无须小霸鹟属的小型鸟类。1857年被首次命名。这种鸟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从美国中南部和西南部,经过墨西哥直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包括墨西哥的科苏梅尔岛。其特征包括暗棕色的头部、灰绿色的上身渐变为臀部的淡色,以及黄色的腹部。

外形特征:北无须小霸鹟的体型小巧,全长约10.2厘米,体重仅7.5克。头部呈暗褐色,具有可竖立的冠羽和浅色的眼眉纹。上半身为灰绿色,逐渐变淡至臀部。翅膀呈棕色,边缘有黄色羽毛,带有两道白色翼斑。尾巴为棕色,喉咙灰色,胸部黄绿色,腹部黄色。喙呈粉红色。性别相似,但在亮度上,尤其是翼斑部分,通常不如其近亲南无须小霸鹟那样鲜艳。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翼斑更宽,呈肉桂色。

鸣叫特征:北无须小霸鹟的叫声为响亮的口哨声“Fleeeeeerrr”,有时会断开成“fleeer-it”或“flee-flee-flee-flee”。这是一种系列下降的哀婉哨音。

生活习性:北无须小霸鹟栖息于轻型森林、农田和树丛花园中。它们活跃地以昆虫、蜘蛛和浆果为食,觅食方式类似莺或叶鹎,而不是典型的飞扑捕食。它们在树杈处筑巢,巢由植物纤维或叶子制成,侧面有入口。

生长繁殖:繁殖期中,雌鸟会筑造一个圆顶状的巢,通常位于树叉上,巢内有两个带有红褐色和淡紫色斑点的白色蛋,主要在较大的一端。孵化期约为14至15天,再过17天左右小鸟就会离巢。

区别辨识:南无须小霸鹟相比,北无须小霸鹟的翼斑不那么显眼,两者在哥斯达黎加西北部有重叠分布,但并不杂交。此外,北无须小霸鹟的叫声和求偶行为也可用于辨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包括美国的东南部、西南部,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以及墨西哥的科苏梅尔岛。非繁殖季节的分布信息未详。

其他:北无须小霸鹟的巢有时隐藏在帐篷毛虫网或蜘蛛网中,或藏于球苔藓丛或胭脂树种子荚之间,以及杜松针簇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无须小霸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无须小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