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嘴拟霸鹟(英文名:Small-billed Elaenia,学名:Elaenia parvirostris),是雀形目霸鹟科拟霸鹟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羽色暗淡的拟霸鹟,繁殖于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巴西南部、乌拉圭及阿根廷东北部,冬季北迁至亚马逊流域、哥伦比亚东北部、委内瑞拉北部及加勒比海部分岛屿。该鸟以灰色上体、白色下体、三道翼斑及略带粉色的嘴基为显著特征,活跃于林缘、灌丛及城镇绿地。
外形特征:全长约14.5厘米。雄鸟与雌鸟外形一致。头顶略呈圆形,具极不明显的短冠羽。额部具一不显眼的白色小冠斑;头背部及整个上体呈亮橄榄绿色,翼和尾羽暗褐色,翼上具三道明显的白色翼斑,飞羽外缘亦带白色。眼周具狭窄的白色眼圈。喉部纯灰色,胸部略深,有时略带橄榄色晕染,腹部白色。虹膜深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呈暗粉红色,嘴裂橙黄色;腿黑色。幼鸟翼斑色更黄且较模糊,冠斑发育不良或缺失。
鸣叫特征:鸣唱为短促的“cher-br”,与白冠拟霸鹟相似,另有“chee-oh”及“chit-chit-chea-oh-weet”等变奏;黎明时发出“weedable-we”。非繁殖季节迁徙个体常发出柔和的“cheeu”。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林地及林缘环境,亦见于城镇花园、河岸林、疏林、落叶林及潮湿林缘,偶至海拔2000米(繁殖地)。冬季多活动于轻林、灌丛、花园及潮湿林冠层,海拔可达1000米(安第斯山区稍高)。高度候鸟,繁殖后向北迁徙,4–10月遍布亚马逊流域及加勒比海南部岛屿。以昆虫为主食,亦取食小型果实或浆果。常单独活动,冬季时亦可见松散小群或混群觅食白蚁。典型觅食方式为栖枝直立,于灌丛下层或林冠层飞扑捕捉昆虫,亦作短距离空中突袭。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9月至次年3月。巢为精致小杯状,直径约6.5厘米,深约5厘米,以细枝及植物纤维编织,外壁覆以苔藓、蜘蛛丝和地衣伪装。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14天;雏鸟1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白冠拟霸鹟极其相似,但可通过灰色下体、更短的嘴及第三道翼斑加以区分,且眼周白圈不明显;与绿拟霸鹟的区别在于具白色冠斑、小覆羽亦具翼斑且胸部无浓厚橄榄色晕染。部分个体难以仅凭外形区分,需借助鸣声辨别。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分布广泛且数量常见,对砍伐及栖息地改造具较强适应性,多数国家公园及保护区内均有记录。
地理分布:繁殖区:玻利维亚东部及东南部、巴拉圭、巴西南部(圣保罗州至南里奥格兰德州)、阿根廷东北部(南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及乌拉圭。非繁殖区:北迁至亚马逊流域,最北可达哥伦比亚东北部、委内瑞拉北部、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特立尼达岛及圭亚那地区。
其他:曾有学者基于鸣声相似性建议将其与白冠拟霸鹟视为同一种,但遗传研究及狭窄杂交带的存在否定了此观点。本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嘴拟霸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嘴拟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