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䴕雀

Hoffmanns's Woodcreeper Dendrocolaptes hoffmannsi

霍氏䴕雀(英文名:Hoffmanns's Woodcreeper,学名:Dendrocolaptes hoffmannsi),是雀形目灶鸟科䴕雀属的鸟类。这体型较大的鸟类,体色暗栗褐色,具有细密的头部条纹和肉桂色的冠羽。常见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湿润森林内部,偶尔会出现在森林边缘,频繁跟随行军蚁群活动。

外形特征:霍氏䴕雀体长28至29厘米,雄鸟体重78.5至86克,雌鸟74至89克。其特征为体型较大但相对苗条,拥有长尾巴和中等长度的直喙。成年个体面部呈深黄褐色,带有模糊的鳞状斑纹,眉纹不明显;额头和冠羽强烈红褐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至颈背,翅膀、臀部和尾羽颜色从肉桂红至红栗色;冠羽具有模糊的黄白色轴纹和明显的黑色尖端,背部有少量细轴纹,上体和翅膀基本无斑点;初级飞羽尖端暗淡;喉咙和下体颜色暗淡黄褐色带橄榄色调,腹部更倾向于赭色,胸部有微弱的黄白色轴纹,腹部和侧腹部分布着狭窄而不起眼的暗色条纹;翼下覆羽呈赭黄褐色;虹膜浅灰色至棕色;喙色暗灰至黑色,下颌有时较浅;腿和脚灰色。幼鸟上方颜色更红,下方更赭色,胸羽边缘有暗色斑点,形成微妙的条纹和条块混合;一些个体下方条纹更为显著,可能反映了不成熟状态。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滚动的'wutwutwut...'音符,类似于密切相关的黑斑䴕雀的歌声,但总持续时间可能更短。发出各种叫声,如'wh’kai','kaihh-jeep'和咆哮声。

生活习性:霍氏䴕雀主要栖息在亚马逊雨林的湿润森林,包括高地和泛滥平原。通常生活在原始森林的内部,但也访问边缘和可能的成熟二次生长区。分布在亚马逊低地,海拔约300米。它全年居住在其范围内,以昆虫为主食,经常出现在行军蚁群中,也可能加入混种觅食群。当跟随蚁群时,它会在离地面2米以下的垂直树干上等待,然后飞向植被捕捉猎物;远离蚁群时,它会保持较高的位置(6至13米)和大直径的树干上活动。与大型蚁鸟竞争时接近地面,其觅食频率略低于黑斑䴕雀在巴西马瑙斯附近(在没有大型蚁鸟竞争的情况下)。有时被黄喉䴕雀取代,反过来也会攻击较小的Dendrocincla物种。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可能在9月至11月期间的晚旱季和早湿季。一个发现的巢穴位于一棵死树的树干洞穴中,距离地面约18米,一只鸟正在将树皮碎片带入巢中。一个幼鸟雌鸟在11月初被捕获,一只黄色嘴裂的幼鸟在3月与成鸟一起被观察到。除此之外,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其他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霍氏䴕雀黑斑䴕雀南美䴕雀关系密切,但可以通过红褐色的帽、黑色的喙和精细的胸部条纹来区分。与斑䴕雀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深红棕色的喙。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霍氏䴕雀分布于亚马逊河以南的巴西亚马逊地区,从马德拉河向东延伸至塔帕若斯河及其朱雷纳河源头,至少向南延伸至朗多尼亚州和马托格罗索州西南部(范围南界不清)。主要栖息于亚马逊低地,海拔约300米。

其他:霍氏䴕雀过去曾被视为黑斑䴕雀的一个亚种。它与黑斑䴕雀南美䴕雀关系非常紧密,一些作者建议它们可能是同一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霍氏䴕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霍氏䴕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