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䴕雀(英文名:Planalto Woodcreeper,学名:Dendrocolaptes platyrostris),是雀形目灶鸟科䴕雀属的鸟类,体型较大,长25至27厘米,重43至69克。分布于巴西东部至南美东南部,包括阿根廷东北部、乌拉圭东北部及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部。其两个亚种,指名亚种和intermedius亚种,在颜色和条纹上有所差异。
外形特征:南美䴕雀具有长尾和中等长度的直喙。指名亚种面部暗淡,有明显的淡褐色条纹,前额、头顶和颈背黑色,背部橄榄棕色,翼、尾覆羽和尾部呈暗淡的栗色。喉部白色,胸部橄榄棕色,腹部淡褐色,带有细黑横斑。intermedius亚种更淡,更偏肉桂色,背部几乎无条纹,翅膀、臀部和尾巴略带红褐色。两性羽毛相似。
鸣叫特征:歌唱时发出一系列相对尖锐的'whik'、'week'或'chree'音符,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音符有时在同一个音高上,有时会轻微上升或下降,到结尾时逐渐减弱。intermedius亚种的歌更为简短,由'yourit'或'urit'音符组成。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森林环境,包括低地和山地湿润森林,半落叶林地,棕榈沼泽,以及画廊森林。全年留居,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也吃小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常随行于行军蚁群附近,加入混种觅食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10月至次年1月,通常在天然洞穴中筑巢,有时使用巢箱,一窝产3至4枚卵,孵化期14至16天,幼鸟离巢期16至18天。两性共同参与巢建、孵卵、育雏和巢清洁。
区别辨识:与黑斑䴕雀相比,南美䴕雀体型较小,喙较短,体形较瘦,背部条纹更明显,喉部无鲜明白色。intermedius亚种与指名亚种通过颜色和条纹的差异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西东部至东南部,阿根廷东北部,乌拉圭东北部,以及巴拉圭东部。在巴西,从巴伊亚和米纳斯吉拉斯向南至里奥格兰德杜苏尔,进入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东部,轻微延伸至乌拉圭东北部。intermedius亚种分布更北更西,从帕拉州东南部向南至马托格罗索杜苏尔和巴拉圭东部。
其他:在一些著作中,南美䴕雀被认为与黑斑䴕雀和霍氏䴕雀可能为同一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南美䴕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南美䴕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