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纯色翘嘴雀(英文名:Amazonian Plain Xenops,学名:Xenops genibarbis),是雀形目灶鸟科翘嘴雀属的鸟类。体型小、行动敏捷的森林鸟,曾被视为“纯色翘嘴雀”复合体的一部分。它通体以棕褐色为主,具醒目的白色颊纹和浅眉纹,翼与尾呈黑-栗色块斑,喙短而楔状上翘。分布于亚马孙与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巴西东北部低地雨林,通常在中上层与混群鸟队共同活动,以凿取枯枝树皮内的节肢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成鸟上体淡褐至红褐色,下体灰褐,喉部色浅且几无纵纹;头顶略深并具浅色羽干纹,眉纹及宽阔的白色颊纹明显。翼与尾呈肉桂色,具大片黑色区域;尾羽12枚,圆端,短于翼。两性相似,幼鸟似成鸟。各亚种在体色深浅、头顶与喉部细纹多少及体型大小上略有差异:指名亚种genibarbis头顶具细纹;alagoanus亚种头顶无纹;ruficaudus亚种体型较大,头顶细纹较粗;obsoletus亚种上体更橄榄褐,头背对比不显;remoratus亚种头无纹且整体色暗。
鸣叫特征:鸣声为1–2秒的断续高而带喘息的“吱吱”系列,通常由5–8个上扬音组成,兴奋时音数增多;不同亚种在节奏、起音快慢上略有差别。联系叫为短促高音“speek!”或“week!”,可连续发出。雏鸟乞食声为持续刺耳下滑的“khee”或“tseeuw”。
生活习性:栖于低地热带原始雨林、次生高大灌丛及半落叶林,海拔上限在秘鲁约1400米,玻利维亚约1300米。全年留居,不迁徙。常单独或成对在混群中活动,偏好攀爬于林内中层至上层的枯细枝、藤条上觅食,常倒挂。主要取食昆虫、蜘蛛、蚂蚁、白蚁、甲虫等节肢动物,利用上翘的楔状喙凿啄朽木。
生长繁殖:繁殖资料有限,巴西中亚马孙地区记录繁殖期为2月及7–11月。在腐木中凿洞营巢,巢口圆形;双亲共同育雏。
区别辨识:与同属的纵纹翘嘴雀分布重叠,但后者上体与下体均具明显浅色纵纹,且多见于高地;亚马逊纯色翘嘴雀纵纹稀少,主要限于低地。与现已分出的北纯色翘嘴雀和白喉翘嘴雀相比,本种头背及下体几无纵纹,鸣声亦不同。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南美洲亚马孙与奥里诺科流域,包括哥伦比亚东部、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三国、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北部、巴西亚马孙地区及东北部(帕拉伊巴至阿拉戈斯)。非繁殖区:全年留居,无季节性迁移。
其他:该种曾被视为包含北纯色翘嘴雀和白喉翘嘴雀在内的“纯色翘嘴雀”复合体;分子系统研究表明三者系独立谱系,现已分立。全球种群因森林砍伐呈下降趋势,模型预测十年内可能失去15–16%适栖生境,种群下降可达25%。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纯色翘嘴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纯色翘嘴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