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棘尾雀(英文名:Puna Thistletail,学名:Asthenes helleri),是雀形目灶鸟科卡纳灶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栖息于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的树线生态带附近,偏好高海拔的云雾林边缘地带。其显著特征为拥有细长且深叉的尾巴,颜色较暗红褐色,上体呈深红褐色,下体灰白。在分布区内,与其他Thistletail物种无重叠,通过其独特的尾部形状易于识别。
外形特征:成年高山棘尾雀体型小而修长,总长度约17至18.5厘米,体重介于13到17克之间。脸部为棕色带灰色调,具有一条灰色的眉纹。头部和上体呈深红褐色,尾部尤为明显,色泽更鲜艳,呈深红褐色,长且深叉,末端羽毛稀疏。下体统一灰色,侧翼和尾下覆羽略带棕色。雄雌同色。喙部黑色至灰色,脚趾灰至蓝灰色。
鸣叫特征:其鸣唱快速且音调逐渐升高,由一系列尖锐、吱吱声的音符组成,加速并增强音量后渐弱结束。叫声为尖锐的'pyeek', 'preek', 'peent'或'feet'。
生活习性:全年居住在其分布范围内,主要以昆虫为食,单独或成对觅食,常在竹林密集的灌木层中活动,偶尔也会在较高处觅食。捕食方式为从树叶、小枝和苔藓中捡拾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至少包含十月,但具体时间尚未明确。认为是单配偶制。巢穴为带有侧面入口的穹顶状结构,由苔藓和少量树枝构成,置于草丛中。已知巢穴中的蛋数为两枚,其余繁殖生物学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在分布范围内,与其他Thistletail物种不重叠,其尾部特征明显,易于区分。与锈额卡纳灶鸟在体型和声音上有相似之处,但后者具有锈色的尾巴,淡黄色的下体和更鲜艳的上体颜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主要栖息于海拔2,700至3,700米的树线生态带附近,偏好有Chusquea竹林的密林下层。
其他:目前被认为在一些局部地区较为常见,尽管其栖息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然而,对其生态学的许多方面仍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高山棘尾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高山棘尾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