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抖尾地雀

Chestnut-winged Cinclodes Cinclodes albidiventris

红翅抖尾地雀(英文名:Chestnut-winged Cinclodes,学名:Cinclodes albidiventris),是雀形目灶鸟科抖尾地雀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北部,从委内瑞拉西部至秘鲁极北部。这种中等大小的棕色鸟类具有鲜明的白色眉毛和喉咙,飞行时可见明显的淡黄色翼纹。与粗嘴抖尾地雀的区别在于后者拥有更为粗壮和弯曲的喙。

外形特征:红翅抖尾地雀是一种小至中型的cinclodes,体长15至19厘米,体重约36.2克。其特征为较短的喙,全身覆盖着棕色羽毛,雄雌外观相似。幼鸟色彩更为丰富,腹部羽毛边缘呈深色。三个亚种在颜色和图案上有所不同,如指名亚种背部较暗,带有更多红褐色调,而heterurus亚种的尾羽外侧几乎完全为亮红褐色。

鸣叫特征:雄鸟的叫声为短暂的、高音的颤音,有时在展示飞行中发出,但更常从伸出并拍打翅膀的开放栖息处发出。飞行中的叫声为快速的‘tsip’或‘tseep’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海拔的草甸和干燥的山地灌木丛,常见于海拔3200至4300米的地区,偶尔记录高达5000米。偏好靠近水源的环境,如沼泽和溪流附近。常在人类居住区附近出现。它们以昆虫为食,单独或成对觅食,迅速奔跑或跳跃,从地面、泥泞、浅水、岩石、草丛和粪便中寻找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时间在大部分范围内不确定,但在厄瓜多尔东部的5月至翌年1月间观察到不同阶段的活跃巢穴。一窝产两枚白色卵,间隔至少34至35小时产一枚,大小为26.7至26.8毫米×20.2毫米。巢由根须构成,内衬淡绿色苔藓和地衣,随后稀疏地添加羽毛和兔毛。孵化期未知。

区别辨识:粗嘴抖尾地雀的主要区别在于喙的形状,红翅抖尾地雀的喙相对细长。与斑翅抖尾地雀淡翅抖尾地雀的区别在于翼纹的颜色和尾羽的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红翅抖尾地雀在分布区内普遍且数量众多,尽管在哥伦比亚被认为是局部分布。在许多地区,其栖息地受到的人为干扰最少,可能因放牧的影响而受益。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部,从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西部至厄瓜多尔。在厄瓜多尔,主要分布在海拔3200至4300米之间,偶尔可达5000米。

其他:红翅抖尾地雀曾被归类为斑翅抖尾地雀的亚种,后来被认定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翅抖尾地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