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短尾鹦鹉

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 Loriculus galgulus

蓝顶短尾鹦鹉(英文名: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学名:Loriculus galgul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小型而鲜艳的鹦鹉,广泛分布在南缅甸、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及周边岛屿。以其绿色的羽毛、黑色喙和头部独特的蓝色冠羽而闻名。

外形特征:蓝顶短尾鹦鹉体长12至14.5厘米,体重22至35克。全身呈现明亮的翡翠绿色,腹部颜色更偏黄。雄鸟拥有醒目的蓝色冠羽、红色喉咙斑块以及背部的黄色三角斑块,下背黄色,臀部和上尾覆羽红色。雌鸟的红色喉咙斑块和下背黄色缺失,蓝色冠羽小得多。幼鸟颜色较暗淡,红色和黄色斑块显著减少。

鸣叫特征:飞行时发出尖锐的‘tzeeet’声或双音节‘tzee-zeet’,比近亲短尾鹦鹉的叫声更高。在停栖时,也会发出一系列吱吱声、嗡嗡声和啾啾声。

生活习性:蓝顶短尾鹦鹉通常成小群活动,栖息于森林、公园和花园中。它们以各种无花果的果实、Erythrina的花朵、榴莲Durio zibethinus和油棕榈果实的中果皮为食。飞行迅速,常在头顶掠过。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月至7月,期间形成稳定的配偶关系。雄鸟通过展示其红臀、尾下覆羽和红色喉咙羽毛来吸引雌鸟,同时发出柔和的‘jeet jeet’声。雌鸟接受雄鸟的食物馈赠,双方维持着通过喂食仪式强化的伴侣关系。巢穴建在树洞中,由树叶和树皮构成,雌鸟孵化约20天,每窝产卵可达4枚,幼鸟在孵化后约33天离巢。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蓝顶短尾鹦鹉的蓝色冠羽和红色喉咙斑块是其显著特征。雌雄差异明显,雌鸟的冠羽较小,且缺乏红色喉咙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泰国南部、缅甸最南部(丹那沙林)、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岛屿(尼亚斯、门塔瓦伊群岛)、安纳巴斯群岛、廖内群岛、邦加岛、门丹奥岛、勿里洞岛和婆罗洲及其周边岛屿(如拉布安、马拉图阿群岛)。此外,还出现在爪哇西部的部分地区,部分为引入种。

其他:蓝顶短尾鹦鹉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廖内省,被视作宠物和象征勇气、智慧的标志。在马来文学中,它象征爱情,常被提及于诗歌和仪式活动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顶短尾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顶短尾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