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长嘴山鹑

Dulit Partridge Rhizothera dulitensis

白腹长嘴山鹑(英文名:Dulit Partridge,学名:Rhizothera dulitensis),是鸡形目雉科长嘴山鹑属的鸟类。珍稀鸟类。拥有独特的白色腹部和较长的弯曲喙部,主要分布在婆罗洲的中央山脉地带,偏好海拔900-1200米的原始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成年雄鸟面部红褐色,胸部灰色,腹部纯白,雌鸟胸部的灰色被栗色取代。两性均具有细长的颈部和厚实的体态,喙部长而略弯。雄鸟额头至颈背呈棕色,与头侧至喉上部的栗色形成对比;上体棕色,从喉下部到胸上部有一条宽大的灰带,延伸至后颈和肩上部;下胸至腹部全白,肛区微带红褐色;虹膜棕色;喙灰色;腿黄色。雌鸟外观相似,但灰色胸带被红褐色替代。幼鸟特征明显不同,尤其是雌幼鸟有暗褐色眉纹伴以淡色斑点,喉侧和胸部有淡色条纹至后颈,下体无灰色,胸部侧边有深褐色斑纹,腹部和胁部呈奶油色,喙尖淡色;雄幼鸟类似,但颏和喉部较暗且偏灰,胸部两侧有灰色斑纹,胁部、腹部和肛区淡烟灰色。

鸣叫特征:其叫声尚未被描述,可能与近亲长嘴山鹑相似。

生活习性:栖息于婆罗洲北部分布的山地森林,偏好较低的山地环境,具体生态习性尚不清楚,由于其隐秘性极强,观察记录非常罕见。

区别辨识:白腹长嘴山鹑长嘴山鹑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腹部和胁部为白色而非红褐色,翼上无白色斑点,翼覆羽无红褐色斑块。雌雄两性在外观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DD(数据缺乏)。全球估计成熟个体数量在1000-2500之间,自19世纪以来,Sabah的Mount Kinabalu没有确切记录,Sarawak自1930年代后亦无确认记录。面临森林砍伐、狩猎和贸易捕获的威胁,种群可能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分布于婆罗洲北部山区,具体地点包括E Sarawak的Mount Murud、Mount Dulit和Batu Song;以及Sabah的Mount Kinabalu,但仅有旧记录存在。

其他:1999年,基于形态学差异,白腹长嘴山鹑长嘴山鹑中分离出来,被认为是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长嘴山鹑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