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山鹑

Long-billed Partridge Rhizothera longirostris

长嘴山鹑(英文名:Long-billed Partridge,学名:Rhizothera longirostris),是鸡形目雉科长嘴山鹑属的鸟类。颈胸灰色,雌鸟头部及颈部为锈褐色。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的低地和丘陵森林,较为罕见且分布零散。

外形特征:长嘴山鹑约30至37厘米长,雄鸟体重约800克,雌鸟约697克。雄鸟具有独特的弯曲长喙,头部侧面、颈喉部为锈红色,前额、头顶及颈背为深栗色,冠侧及眼线暗色,胸部、下前颈和肩侧灰色,其余下体锈红色,腹部及尾下覆羽颜色较淡。雌鸟全身丰富锈色,上体自背部至尾上覆羽色调更暖和偏棕黄色。幼鸟似雌鸟,但有细淡色喉纹,胸部及肩部有弱暗斑及条纹,喙色为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回荡的双音节‘weeweew’叫声,配对时进行应答式二重奏,伴侣以更鼻音的‘kengkeng’声回应。

生活习性:长嘴山鹑生活在原始和较老的次生低地及山地森林,尤其偏好有竹子的区域,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000-1500米,包括苏门答腊的高海拔茶园。在婆罗洲,倾向于低地龙脑香森林中的石灰岩丘陵。它们能在小片森林中生存,但在一些看似适宜的大型区域内似乎不存在。

生长繁殖:在马来西亚半岛,叫声活跃期为2月至5月,8月和11月,但与繁殖季节关系未知。已知两个巢穴,位于婆罗洲加里曼丹,2月发现,含两枚蛋,浅坑状巢由根纤维和竹叶铺垫,置于竹丛中。人工繁殖条件下,产2至5枚带玫瑰红晕的白色蛋,大小36.6-36.7毫米×26.8-26.9毫米,孵化期18-19天。

区别辨识:雄性长嘴山鹑的灰胸和下体锈红色是辨识关键,而雌鸟全身锈色。与白腹长嘴山鹑相比,后者腹部白色,下胸及两侧灰色,翼覆羽无锈色斑块。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部、南部及东部。在苏门答腊北部的Leuser国家公园、婆罗洲的Bako国家公园、Sarawak的Lumut保护森林及可能的Ulu Barito等地有记录。

其他:长嘴山鹑在泰国可能已灭绝,自1955年后无记录。在马来西亚(半岛及婆罗洲)稀疏分布,出现在受保护区域如Krau野生动物保护区、Taman Negara国家公园和Fraser's Hill野生动物保护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嘴山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嘴山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