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鹦鹉(英文名:Newton's Parakeet,学名:Psittacula exsul),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又名: 罗德里格斯环颈鹦鹉,是已灭绝的鹦鹉属物种,原生地为印度洋西部马斯卡林群岛的罗德里格斯岛。这种鹦鹉约40厘米长,主要呈蓝灰色,与其同属的大部分绿色鹦鹉形成鲜明对比。雄鸟颜色更为鲜艳,拥有红色喙,而雌鸟喙为黑色。成熟雄鸟的具体特征未知,仅知的一只雄鸟标本可能尚未成熟。牛顿鹦鹉的种小名‘exsul’源于其首次被描述者François Leguat的流亡者身份。
外形特征:牛顿鹦鹉体长约40厘米,羽毛以灰蓝绿色为主调,脸部从蜡膜到眼睛处有一条黑色纹路。颏、喉部位为黑色,虹膜呈现黄色。上喙为暗红褐色,下喙则是黑色。腿与脚为灰色。雄鸟从蜡膜至眼睛间有一条深色线条,而雌鸟头部颜色更偏向灰色,颈部的黑环不如雄鸟明显。早期报告中提及的肩部红斑在现存标本中并未显现,因此推测已知的雄鸟标本可能为未成熟的个体。
生活习性:关于牛顿鹦鹉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但据推测可能与同属其他鹦鹉相似。牛顿鹦鹉可能食用罗德里格斯岛上橄榄树的坚果及树叶,如同近亲毛里求斯鹦鹉一样。这种鹦鹉非常温顺,能模仿人类说话。人类到达罗德里格斯岛后,森林大量被砍伐,但牛顿鹦鹉似乎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
区别辨识:牛顿鹦鹉与同属其他鹦鹉的区别在于其蓝灰色的羽毛,而非常见的绿色。此外,雄鸟与雌鸟在喙的颜色上存在差异,雄鸟为红色,雌鸟为黑色。与近亲亚历山大鹦鹉相比,牛顿鹦鹉的体型较小,且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
保护现状:IUCN:EX(已灭绝)
地理分布:牛顿鹦鹉原生于罗德里格斯岛,位于东马斯卡林群岛,印度洋西部。
其他:牛顿鹦鹉的最后记录是在1875年,之后由于森林破坏、过度猎捕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该物种逐渐消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牛顿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牛顿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