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绿鹦哥(英文名:Mitred Parakeet,学名:Psittacara mitratus),是鹦形目鹦鹉科卡拉锥尾鹦鹉属的鸟类。在养鸟圈内常被称为红帽锥尾鹦鹉。原产于南美洲,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秘鲁。该鸟以绿色为主调,头戴紫色前额,面颊上点缀着变化多样的红色羽毛。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已形成稳定的野生化群体。
外形特征:红耳绿鹦哥身长31至38厘米,体重介于219到275克之间。性别相似,全身主要呈绿色,额头紫罗兰色,面部的红色分布与模式因亚种而异。红冠前眼,红斑延伸至脸颊,耳羽处通常仅见红点。亚种Psittacara m. chlorogenys的红斑较少,眼下方红斑较小,头部可能带有蓝色调,大腿上有红色标记。幼鸟的红色部分显著减少甚至缺失。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具有独特的鼻音和略带哀怨的音质,尤其是在飞行时,会持续发出响亮的尖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000至3400米的山地常绿林和落叶林边缘、云雾林碎片、次生林、半湿润至湿润的高山灌丛地带。食物包括成熟的浆果、玉米、果实和花朵。在加州,其食物来源还包括悬铃木属(Platanus spp.)、Myoporus laetum的果实以及桉树属(Eucalyptus)的花。
生长繁殖:在阿根廷,繁殖季节始于12月。在树洞或悬崖上筑巢,每窝产卵2至3枚。
区别辨识:与红头鹦哥相似,但红耳绿鹦哥面部的红色通常较不广泛,且不具备红面具鹦鹉的红色翼下羽毛。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附录II。尽管面临云雾森林栖息地的压力,但总体上仍被视为普遍常见且局部丰富。
地理分布:分布于秘鲁中部至阿根廷西北部,包括玻利维亚。在南美洲,栖息于多种森林环境中,包括常绿和落叶山地森林、云雾林、次生林以及半湿润至湿润的高山灌丛。在加州、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有引入的稳定群体。
其他:曾大量被捕获用于笼鸟贸易,但在1993年后贸易量显著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耳绿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耳绿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