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鹦哥(英文名:Red-masked Parakeet,学名:Psittacara erythrogenys),是鹦形目鹦鹉科卡拉锥尾鹦鹉属的鸟类。又名:红头鹦哥哥,中等体型的鹦鹉,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北部的低地干燥森林中。以其鲜艳的绿色羽毛和醒目的红色面罩而著称,这一特征使其在野外易于识别。红头鹦哥是社交性物种,通常成群活动。
外形特征:红头鹦哥体长约33厘米,体重约151克。鸟体为鲜亮的草绿色,头部覆盖着一块固态的鲜红色羽毛,形成独特的面罩,延伸至眼周、脸颊和下颚。此外,翅膀内侧和大腿处也有红色羽毛。幼鸟全身绿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红色标记,直至16个月左右,形成连续的红色面罩。成年后,红色羽毛会随着每次换羽而扩大和加深。
鸣叫特征:红头鹦哥的叫声为重复的、响亮的鼻音,音调适中偏高,表现为‘eh, eh, eh, eh’的模式。
生活习性:红头鹦哥主要栖息于干燥至半湿润的森林、常绿林、落叶林及热带草原地带,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到海拔2500米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1500米以下。它们偏好干燥和半干燥的环境,常见于热带低纬度森林地带,有时也会光顾农田和果园。红头鹦哥通常成群活动,群体规模可达20到30只,清晨和黄昏时会在栖息地间往返,叫声嘈杂,易于察觉。
生长繁殖:红头鹦哥在野外的繁殖季节多始于春季,筑巢于树洞或白蚁巢穴中,有时也在悬崖石洞中安家。每窝产卵3到4枚,孵化期约为23天,幼鸟在约50天后羽毛丰满。性成熟大约在3岁左右。
区别辨识:红头鹦哥与同类中的其他几种(如古巴鹦哥、希斯帕尼奥拉鹦哥、绯红前额鹦哥、白眼鹦哥、红额鹦哥和冕状鹦哥)相似,但可通过其连续且边缘清晰的红色面罩来区分。幼鸟的红色标记随年龄增长逐渐显现,与其他几种的幼鸟类似,但成鸟的特征明显。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红头鹦哥曾经在其分布区内极为常见,但近年来由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丧失导致数量显著下降。目前,它们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红头鹦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北部,同时在夏威夷群岛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作为引入物种存在。
其他:红头鹦哥在宠物贸易中颇受欢迎,因其易于驯养和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而受到喜爱。然而,过度的捕捉和栖息地破坏正威胁着这一物种的生存。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头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