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金刚鹦鹉(英文名:Scarlet Macaw,学名:Ara macao),是鹦形目鹦鹉科金刚鹦鹉属的鸟类。以其鲜艳的红色羽毛著称,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低地雨林。曾因宠物贸易被捕获至几近灭绝,目前在一些保护区尝试重新引入。这种鹦鹉通常成对出现。
外形特征:绯红金刚鹦鹉长约84至89厘米,重900至1490克。头部和大部分身体呈鲜红色,面部裸露区白色,上喙灰白色,下喙黑色。翅膀上的大型覆羽边缘绿色,翼片主要为蓝色,腹部多为红色,背部、臀部和尾羽覆盖物为淡蓝色,尾巴红色并带蓝色尖端。幼鸟尾巴较短。cyanopterus亚种更大,翼覆羽蓝色尖端。
鸣叫特征:叫声深沉、粗糙,类似咆哮声,能传至远处。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湿润的常绿森林和稀树草原的画廊林木地带,靠近河流和开阔地带的大树附近。以种子、果实、花朵、花蜜和树叶为食,如Jacaranda、Dialium等植物的种子,Virola、Erythrina等的花和花蜜,Laetia、Aspidosperma等的叶子。有季节性迁徙以寻找食物。
生长繁殖:在墨西哥于3月繁殖,在尼加拉瓜4月,哥斯达黎加10月至次年4月,法属圭亚那3月,巴西中部10月至次年3月,秘鲁11月至次年4月。巢筑于高大树木的自然空洞中,高度7至40米,每窝产1至4枚卵,孵化期24至28天,幼鸟孵化后约14周离巢。
区别辨识:与蓝黄金刚鹦鹉相比,绯红金刚鹦鹉的红色更为明亮,黄色翼覆羽边缘绿色,而蓝黄金刚鹦鹉的翼覆羽边缘蓝色。此外,绯红金刚鹦鹉的叫声更粗糙。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虽然在远离人类干扰的偏远地区相对常见,但在中美洲的cyanopterus亚种面临栖息地破坏和大量捕捉的压力,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在一些国家,如洪都拉斯,它是国鸟。
地理分布: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至哥伦比亚、亚马逊雨林、特立尼达岛以及巴拿马的科伊巴岛。在中美洲的分布包括危地马拉的佩滕、伯利兹的Raspaculo和Macal流域、哥斯达黎加的孤立地区、尼加拉瓜的Cosigüina半岛以及洪都拉斯的Gracias a Dios部门。
其他:绯红金刚鹦鹉是洪都拉斯的国鸟,因其醒目的羽毛在宠物贸易中受欢迎。然而,由于被列入CITES附录一,其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在某些国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绯红金刚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绯红金刚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