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黑凤头鹦鹉

Carnaby's Black Cockatoo Zanda latirostris

短嘴黑凤头鹦鹉(英文名:Carnaby's Black Cockatoo,学名:Zanda latirostris),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Zanda 属的鸟类。大型黑色凤头鹦鹉,仅见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拥有灰黑色的羽毛,边缘带有白色,形成独特的鳞片状外观,以及显眼的白色颊斑和尾部白色带。雄鸟具有暗灰色喙和粉红色眼环,而雌鸟的喙呈骨色,眼环和耳斑呈灰色。这种鹦鹉栖息在多种环境中,从沙平原灌木丛到桉树林,主要分布在降雨量300至750毫米的区域。

外形特征:短嘴黑凤头鹦鹉体型长约55至60厘米,重580至770克,喙长41至46毫米。全身羽毛灰黑色,边缘有淡黄色或白色的细边,形成轻微的鳞片状外观。头部有短小的羽冠,脸颊上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斑点,尾巴中央两根羽毛全黑,其余尾羽末端有白色斑块。眼睛深棕色,脚趾灰褐色。性别相似,但雄鸟的眶周皮肤为粉红色,雌鸟为暗灰色;雄鸟的喙为灰黑色,雌鸟为骨色;雌鸟的耳斑比雄鸟的更苍白。幼鸟类似雌鸟,雄鸟幼鸟至少需一年才能发育成成年鸟的喙色。

鸣叫特征:鸣叫包括哀怨的哀号声和响亮粗糙的尖叫声,其叫声与长嘴黑凤头鹦鹉有所不同,主音调更高,第二音节略长。

生活习性:短嘴黑凤头鹦鹉栖息于西澳大利亚西南部,包括沙平原灌木丛和桉树林,尤其偏爱wandoo和salmon gum树林。它们在非繁殖季节会迁移到更湿润的地区,如marri、karri和jarrah林区。幼鸟离巢后,整个家族会离开巢区加入游牧群,有时聚集在沿海松林中形成数千只的大群。它们主要以本地Banksia和Dryandra种子为食,也会食用引进的Pinus radiata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7月至11月,或8月至12月。每窝产1至2枚白色蛋,由雌鸟单独孵化28至29天。雏鸟出生后约10至11周离巢。雌鸟在孵化期间和雏鸟初期独自照料,期间由雄鸟喂食。雏鸟通常在接下来的一个繁殖季节前与父母共同生活。

区别辨识:长嘴黑凤头鹦鹉的区别在于喙较短,且雄鸟的眶周皮肤颜色不同。此外,叫声也有所差异。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短嘴黑凤头鹦鹉分布于西澳大利亚西南部,从Kalbarri到Esperance,主要集中在300至750毫米降水量的区域。繁殖地主要位于Three Springs与Stirling Range之间,以及从Cataby到Tone Rover一带。

其他:短嘴黑凤头鹦鹉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威胁,尤其是由于农业扩张导致的原生植被清除,以及巢穴竞争加剧。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嘴黑凤头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嘴黑凤头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