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隼(英文名:Red-necked Falcon,学名:Falco chicquera),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中型猛禽,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体长28至34厘米,翼展可达55至70厘米,雄鸟体重约160克,雌鸟重约250克。红头隼以其亮红色的冠羽和颈背,以及快速直接的飞行而著称。
外形特征:红头隼具有明亮的赤褐色冠羽、颈背和髭纹,上体呈淡灰色,翅膀尖端黑色,尾巴具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次末端带和白色尖端。雌鸟和雄鸟的外观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大,平均比雄鸟大10%和重25%。虹膜呈棕色至深棕色,蜡膜、眼环和腿黄色。幼鸟上体有棕色调,比成鸟显得更暗且标记更明显,腹部带有红褐色冲洗。
鸣叫特征:红头隼的叫声被描述为尖锐的‘ki-ki-ki-ki’声。
生活习性:红头隼偏好开阔地带,常在树丛边缘地带活动,从沙漠沿水道到泰莱森林到环绕开放沼泽的林地均有其踪迹。主要捕食小型鸟类,如百灵、鹨、雀、燕、翠鸟等,有时也会捕食鼠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狩猎时,它会从隐蔽处开始追逐,或在空中快速冲刺,或高空盘旋飞行。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干燥季节,从十二月到五月在印度,二月至四月在巴基斯坦。红头隼会在旧巢中繁殖,如鸢、褐耳鹰或鸦科鸟类的巢,不添加任何材料。筑巢高度通常在3.5至15米之间。每窝产卵数量通常为3至4枚,孵化期为32至37天。雏鸟在34至4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红头隼与拟游隼和地中海隼相比,体型较小,翅膀较短,下体斑纹更为明显,尾巴上有一条显著的次末端黑带。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红头隼分布于印度及其附近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印度,常见于德干高原东部,但在国家的大部分其他地区稀少且似乎正在减少。在巴基斯坦广泛但不常见,自1940年代以来部分由于猎鹰贸易而有所下降,在孟加拉国罕见。
其他:红头隼在非洲的某些地区,如赞比亚,因种植Borassus棕榈而似乎扩散,但在邻近的马拉维,由于普遍的森林砍伐和特别破坏了棕榈林,通常较为少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头隼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头隼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