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背啄木鸟

Greater Flameback 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

大金背啄木鸟(英文名:Greater Flameback,学名: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大金背啄木鸟属的鸟类。属于啄木鸟科。分布广泛,自北印度次大陆至南中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西及中爪哇、北婆罗洲等地可见。嘴长且直,鼻孔显著且扩张,脚力强大,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劲,外侧尾羽略长于尾上覆羽。羽毛色彩鲜艳,具金色橄榄背部,无斑点,有羽冠,颈后白,腰红。雌鸟顶冠黑,有白色点斑。

外形特征:体长约33厘米,具典型啄木鸟形态,竖立的羽冠和长颈。背部及翅膀颜色从金色黄色到深棕色,无标记,杨臀红色,尾黑。下部白色带暗色标记(V字形、条纹或带状),或浅棕色。头部颜色各异,白底黑纹,或黄、棕、红。雄鸟额、冠及羽冠红色,雌鸟羽冠黑,有白色斑点。幼鸟似雌鸟,色泽较暗淡,虹膜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快速连续的类似昆虫的音符,单调或速度音调变化,如“di-di-di-di-di-di-di”或“tibittitititit”,有时长有时短,飞行或停歇时皆发。亦发出不同长度的“kowk-kowk”、“ke-dew-kow”或单个“kow”音符,偶尔发出单个“kik”叫声。鼓击声音响亮,持续约2-3秒,加速减弱。

生活习性:偏好较为开阔的林地和林缘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脚或西高止山脉的森林,也见于红树林。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巨大。以大树木和枯木为主食,偶尔落地。通过啄击和锤击挖掘木材寻找食物,常去除大片树皮,探查猎物。也用于揭开表层下的猎物。快速移动,从树干底部搜索至树冠,长时间停留于单一地点挖掘。偶尔捕捉空中昆虫,如白蚁。

生长繁殖:繁殖季在印度北部为3月至5月,南部为12月至3月,东南亚从12月开始,大巽他群岛为7月至11月。巢穴由两性共同挖掘,约需4周,位于2至20米高的各种树木软木中。每窝产卵2枚在南方,4至5枚在北方,双亲孵化,孵化期14至15天。雏鸟由双亲喂养,食物以喙尖携带,离巢期24至26天。幼鸟随父母数周,可能直至下一个繁殖季开始。

区别辨识:金背三趾啄木鸟相似,但体型更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与Dinopium属火焰啄木鸟区别在于暗色胡须纹被白色分割,颈部白,上背黑边框,体型较大,喙长超头,虹膜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远东地区,从印度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马来半岛和大巽他群岛。

其他:过去曾被视为棕斑金背啄木鸟群体中的亚种之一。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金背啄木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