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啄木鸟(英文名:Imperial Woodpecker,学名:Campephilus imperial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红头啄木鸟属的鸟类。属于啄木鸟科,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啄木鸟种类之一,体长可达56-60厘米。雄鸟头部侧面至后颈为红色,雌鸟头部全黑,两者皆拥有蓝黑色光泽的上体和白色条纹的背部。分布于墨西哥西部的Sierra Madre Occidental山脉,自Sonora和Chihuahua向南至Jalisco和Michoacán。
外形特征:雄性帝啄木鸟头部侧面至后颈为红色,雌鸟头部全黑。两者均具有黑色带蓝绿色光泽的上体,以及狭窄的白色背部条纹。翅膀黑色,覆羽带有蓝色光泽,内侧初级飞羽尖端白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几乎全白,下翼同样为上述颜色但带有少量黑色斑点或条纹。喙长且呈凿状,鼻孔处略弯,象牙白至象牙黄色。眼睛淡黄色,腿灰色。雌雄差异主要在于头部颜色,雌鸟头部无红色部分。幼鸟比成鸟暗淡,褐色,全身羽毛尖端为白色,眼睛灰白色,两性初始均无头部红色,但雄鸟很快会在头部后部出现红色。
鸣叫特征:据报道,帝啄木鸟的叫声类似玩具小号。
生活习性:帝啄木鸟栖息于海拔1920至3050米的杜兰戈松、墨西哥白松、火炬松及孟特松等混合针叶林中,偶尔出现在低至1675米的地区。它们主要以死松树下的昆虫幼虫为食,有时形成多达12只的小群。繁殖季节在2月至6月之间,可能产1到4枚卵。非繁殖季节时,帝啄木鸟会根据食物的可用性选择单独行动或结成小组。
生长繁殖:帝啄木鸟的繁殖期在2月至6月间,一对帝啄木鸟夫妻需要至少26平方公里的广阔林地才能成功繁殖后代。
区别辨识:帝啄木鸟比任何其他共存的啄木鸟种类都要大,是唯一在该区域拥有纯黑色下体的啄木鸟。与象牙嘴啄木鸟相比,帝啄木鸟体型更大,颈部无白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CR(PE)(极危(可能已灭绝)),可能灭绝)。CITES I。帝啄木鸟最后一次被确认的记录是在1956年的Durango州。自那以后,尽管有一些声称的目击报告,但均未得到证实。该物种的消失可能与栖息地破坏、猎杀以及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有关。
地理分布:帝啄木鸟的分布限于墨西哥中北部的Sierra Madre Occidental山脉,具体从西部的Sonora和Chihuahua向南至Jalisco和Michoacán。
其他:帝啄木鸟的生存状况受到长期的狩猎、栖息地破坏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帝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帝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