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嘴啄木鸟(英文名:Ivory-billed Woodpecker,学名:Campephilus principal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红头啄木鸟属的鸟类。曾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古巴的底栖硬木林和温带针叶林。体型硕大,体长48至53厘米,翼展约76厘米,是北美最大型的啄木鸟之一。其独特的象牙色喙在成鸟中尤为显著,而幼鸟的喙则呈粉白色。栖息于广阔的森林地带,偏好大型树木和沼泽环境。
外形特征:象牙嘴啄木鸟体态雄壮,羽毛呈深黑蓝绿色,翅膀覆羽处带有光泽。雄鸟头部具鲜红色顶冠,两侧有白色条纹,延伸至颈部,背部可见宽阔的白色盾状斑。雌鸟顶冠全黑。两性均具象牙白色长喙,尖端扁平,适于剥皮和挖掘。幼鸟体型较小,顶冠黑色,喙端圆钝,白色翼尖明显。
鸣叫特征:发出类似玩具喇叭的简单‘tin-horn toot’声,以及响亮、有节奏的‘double rap’敲击声,通过喙击打树干产生。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原始森林,尤其偏爱大型树木环绕的沼泽环境。以大型甲虫幼虫为主食,偶尔摄取植物果实。飞行稳健有力,能在树间优雅滑翔。
生长繁殖:成对工作,每年挖掘新巢洞,通常位于地面以上15至70英尺的大树上。巢洞椭圆形至矩形,深度约50厘米。繁殖季节从1月持续至5月,每窝产卵2至3枚,父母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
区别辨识:与北美黑啄木鸟相比,象牙嘴啄木鸟具有更大的白色翼斑和更宽的白色翼盾,喙色独特,飞行风格和巢洞形状有别。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原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古巴,主要栖息于底栖硬木林和温带针叶林,相信已灭绝。
其他:最后一次公认在美国的目击是在1944年的路易斯安那州,古巴的最后确认记录发生在1987年。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象牙嘴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象牙嘴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