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胸啄木鸟(英文名:Freckle-breasted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anal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安达曼群岛,以及爪哇岛和巴厘岛。其显著特征是雄鸟的玫瑰红色冠羽,而雌鸟为黑色。胸部‘雀斑’程度随亚种而异,印尼个体最为淡色。
外形特征:成年点胸啄木鸟体长16至18厘米。雄鸟具浅褐色前额,红顶带黑或灰条纹(羽基部),颈背黑;脸和颈侧白色,眉纹和耳羽偏黄褐色,颊纹扩大至胸侧;下颚和喉部石灰色;上体黑,自肩至臀有宽白横纹,翼覆羽有宽白尖;黑飞羽有白横纹;尾上覆羽黑,带白横纹;下体淡灰至乳黄色,胸部有黑色‘雀斑’,下腹有时有暗色细纹,下腹部至尾下覆羽呈浅粉红;喙长直,凿状,灰暗,尖端深色;虹膜红棕色,眼圈灰;腿灰色。雌鸟头无红,上额至颈背全黑。幼鸟下体粉红较淡,两性头顶皆有红斑,雄鸟比雌鸟更多。longipennis亚种下体比指名亚种更淡,斑纹更显,胸斑大如项链,侧腹有细纹,下尾覆羽深红粉;andamanensis亚种独特,喙淡,脸部带黑纹,喉白,胸斑大而圆或心形,上腹和侧腹有横纹,雌鸟顶冠棕而非黑。
鸣叫特征:发出短促尖锐的‘chik’或‘tsik’音,缓慢重复,也有柔和的‘chip’或‘tsip’声,有时以短颤音重复;亦有‘chu-ik’和较为单音节的‘kui’声;会发出响亮的‘kut-kut-kut-…’音阶上升的喋喋声,以及尖锐快速的‘pit’音连击,前有单一‘pik’声。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或家族群,也混于多种鸟类群中。偏好高树,包括开阔地带森林边缘的孤立树木。在树干和大枝的中上层觅食,也在树冠下部及小枝和大枝丫处;在安达曼群岛也会在灌木丛低处觅食;寻找蚂蚁时会降至地面。觅食技巧包括扫食、探查、啄食和敲打;也会剥离树皮。
生长繁殖:信息缺失。
区别辨识:与茶胸斑啄木鸟相似,但较小,胸斑更淡,下体颜色差异明显,尤其是下巴和喉部;纹胸啄木鸟色彩更鲜艳,体型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某些地区不算罕见,但总体了解不多。在缅甸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安达曼群岛、爪哇和巴厘岛常见。分布广泛,数量稳定,无严重威胁迹象。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如泰国的Doi Inthanon国家公园,爪哇的Baluran国家公园,以及巴厘岛的Bali Barat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繁殖区:缅甸南部至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爪哇岛和巴厘岛。
其他:与纹胸啄木鸟关系密切。最近从茶胸斑啄木鸟分离出来,因下体淡粉而非鲜红、尾部白横纹更广泛、胸部轻斑而非深条纹、下体颜色差异、体型更小、声音不同等原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点胸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点胸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