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姬啄木鸟(英文名:Arrowhead Piculet,学名:Picumnus minutissim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姬啄木鸟属的鸟类。以尖锐的头部轮廓、大型脚爪及锥状喙为显著特征。广泛分布于圭亚那沿海低地的森林地带,包括红树林、花园、废弃的种植园及受扰动的环境。其习性与亮丽姬啄木鸟和白斑姬啄木鸟相似,但箭头状的胸部和腹部斑纹及严格的沿海栖息偏好使其易于辨识。
外形特征:体长9至10厘米,体重11至16克。雄鸟头部顶部黑色,头顶有宽大的红色羽尖形成实心斑块,其余部分白色斑点;面部主要为暗棕色,眼后有一条短的白色线,脸颊和耳羽覆盖暗棕色,边缘白色;颈侧白色,有黑斑或斑点;背部橄榄棕色,羽片有黑色楔形中心,极细的黑色端斑,淡色次端斑或模糊的横纹;臀部较为单一,有时有淡色和暗色的条纹;翼覆羽橄榄棕色,边缘较浅;飞羽棕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淡黄白色;上尾棕色偏黑,中央一对羽毛内缘有宽的白色条纹,外侧两对有斜向的白色条纹;颊部、下巴和喉咙白色,窄黑条纹;其余下体白色,腹及下侧带褐色调,所有下体羽毛有褐色黑色边缘,形成独特的鳞状图案;下翼灰棕色,覆羽有棕色和白色的斑驳;喙短而粗壮,鼻脊弯曲,下颚基部淡色;虹膜黄色至深红或红棕色,眼周皮肤灰色;腿绿色至灰绿色。雌鸟头部无红色,喙略短,翅膀和尾巴略长。幼鸟冠部无斑点,暗棕色,上体较成鸟更棕,有黑色条纹,下体较暗,图案不明显。
鸣叫特征:发出约14个薄音组成的连续音节,如‘it-it-it-it...’或‘kee kee kee’,类似旧大陆的小啄木鸟的声音;在争斗中发出响亮的啾啾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次生林、种植园、红树林、河岸及湖边植被,直至山地森林。饮食以蚂蚁和小型甲虫为主,觅食方式类似山雀,悬挂在小枝和细枝上,敲击树枝。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三月至十二月。雄鸟挖掘巢穴,雌鸟辅助,巢孔可达8米高。每窝产2至3枚蛋,双亲共同孵卵12至14天,双方均参与喂养雏鸟。离巢时间约为孵化后28天。
区别辨识:与白腹姬啄木鸟和白斑姬啄木鸟的区别在于背部标记、棕色腹部及完全鳞状的下体。雌鸟头部无红色,喙稍短,翅膀和尾巴稍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圭亚那沿海低地,可能为苏里南特有种,记录显示也可能存在于法属圭亚那和圭亚那,但证据并不确凿。
其他:曾被认为是白腹姬啄木鸟的一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尖头姬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尖头姬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