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姬啄木鸟

White-barred Piculet Picumnus cirratus

白斑姬啄木鸟(英文名:White-barred Piculet,学名:Picumnus cirr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姬啄木鸟属的鸟类。小型啄木鸟,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东南部,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和乌拉圭。该物种体长约10厘米,体重介于6.3至12克之间。

外形特征:成年雄鸟具有黑色的额头和红色冠羽尖端,其余冠羽部分点缀着白色斑点;面部呈暗棕色,有淡黑色条纹,眼后有一白色线条;上身颜色较暗,有时带有淡色条纹;翅膀和尾羽深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有白边;尾羽中央两对有白色内侧条纹,外侧两到三对有白色末端斑块;下体白色,腹部和两侧带有淡黄色调,全身遍布黑色条纹。雌鸟相似,但无红色额头。幼鸟较暗淡,无白色冠斑,上体条纹更明显,下体条纹更重。

鸣叫特征:发出快速、高音的颤音,类似于‘trrrrriut’,还发出‘tsirit, tsick’叫声,敲击枯木时发出响亮的断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湿干林地、森林边缘、灌木丛、草原中的画廊森林、竹林、城市公园和花园。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到海拔约2100米。以蚂蚁、昆虫幼虫、木蛀甲虫卵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会钻孔寻找食物,可能也会吸食树液。常单独觅食,偶尔加入混群觅食。飞行距离可观,频繁于觅食点间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北部种群在7月至12月,南部种群在9月至3月。双亲共同挖掘巢穴,通常位于细枝中,高度不一,最低可达2米。每窝产2至4枚白色蛋,双亲轮流孵卵,具体孵化期和雏鸟离巢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眼斑姬啄木鸟的区别在于上体颜色更深,下体条纹而非鳞片状;与赭领姬啄木鸟的区别在于缺乏肉桂色调。不同亚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如tucumanus亚种的红冠受限于前额,而pilcomayensis亚种的上体灰褐色,下体黑白条纹更窄。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东南部,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和乌拉圭。在巴西的伊塔蒂亚亚国家公园、塞拉多奇波国家公园、里奥杜斯州立公园、诺瓦隆巴迪亚生物保护区和索雷塔马生物保护区均有记录;在阿根廷的埃尔帕尔马国家公园、埃尔雷伊国家公园和卡利莱瓜国家公园也有发现;在巴拉圭的伊比库伊国家公园亦有其踪迹。

其他:尽管在部分地区受到残余森林退化威胁,如阿根廷北布宜诺斯艾利斯,但在巴西东南部因选择性伐木导致其数量局部增加。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斑姬啄木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