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背蜜䴕(英文名:Green-backed Honeybird,学名:Prodotiscus zambesiae),是䴕形目响蜜䴕科蜜䴕属的鸟类。以北方黄眉白眼鸟为寄主,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东部和东南部。
外形特征:绿背蜜䴕体长约11厘米,体重9至16.5克。成鸟上体呈灰绿色,尾羽外侧白色,腹部灰色带白。两性相似,有竖立的白色臀斑。幼鸟颜色较暗淡,上体更偏黄色,下体带浅褐色。与尖嘴蜜䴕的区别在于后者羽毛颜色更深,尤其是白色腹部和下尾覆羽;与沃氏蜜䴕的区别在于背部颜色更绿而非棕色,尾羽白色部分无暗色尖端;体型比其他小型响蜜引鸟科种类小,嘴型更细长尖锐。
鸣叫特征:其鸣叫特征包括一系列快速的“jyet”音节和飞行时发出的爆炸性的“skyeat”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森林树冠、湿润林地、溪边森林和花园,也可见于Baikiaea、Brachylaena-Croton-Olea和miombo(Brachystegia)等类型的林地,偶尔出现在退化的Cryptosephalum地带。海拔分布从海平面到2130米,多见于300米以上高度。其饮食包括鳞翅目昆虫(Coccidae)及其分泌的蜡质,其他如半翅目、鞘翅目、白蚁、毛虫和其他飞虫,还有蜘蛛、果实和种子,如槲寄生(Loranthus)和Trema guinensis。它会频繁地在空中捕捉猎物,也会在树叶和树皮上搜寻食物,如玫瑰灌木上的鳞翅目昆虫。绿背蜜䴕会加入多种物种组成的觅食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北部地区为4月至8月和12月至2月,在南部地区为8月至2月,主要在雨季或雨季后。可能的求偶展示包括在树梢上鸣叫,2至4只鸟参与,尾巴可能展开,一只鸟垂直展开翅膀接近另一只,然后滑翔并落在后面。已知至少三种白眼(Zosterops)、艾米花蜜鸟、鵙(Muscicapa、Platysteira和Terpsiphone属)、可能还包括洞穴筑巢的南黑山雀、石鸟(Petronia)和金鸟(Pogoniulus)作为寄主。绿背蜜䴕的雌鸟可能破坏寄主的蛋,而幼鸟有微小的喙钩(七天后消失),用于杀死孵化的寄主幼鸟。每窝产卵二枚或更多,颜色为白色或淡蓝色(仅在南部地区记录到淡蓝色),具有橙皮状纹理,卵大小约15毫米×12毫米。孵化期大约13天或更少,幼鸟期约21天,但出巢后仍与寄主共同生活约一周。
区别辨识:绿背蜜䴕与Wahlberg's Honeyguide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背部为橄榄绿色而非棕色。此外,它的细长尖锐的喙也是与其它响蜜引鸟区分的显著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绿背蜜䴕广泛分布于非洲的中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具体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绿背蜜䴕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较为常见,但在埃塞俄比亚罕见,仅记录约20笔。在赞比亚分布广泛且不少见,而在邻近的马拉维,适宜的栖息地大多位于保护区之外,数量有所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绿背蜜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