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拟啄木鸟(英文名:Grey-throated Barbet,学名:Gymnobucco bonapartei),是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裸颊拟䴕属的鸟类。分布于非洲中西部,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肯尼亚、卢旺达、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以其独特的灰喉部和头部羽毛簇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体长约16.5至19厘米,体重49至81克。额头和前冠呈灰黑色,有黄色条纹状斑点;后冠、颈侧和耳羽灰棕色,鼻部周围有棕色硬毛簇;喉咙灰色;身体棕色,有淡色斑点和条纹;翅膀和尾巴深棕色;眼睛颜色从棕色到红色。幼鸟全身巧克力棕色,条纹更明显,喙较淡(黄白色,尖端暗色),鼻簇短而柔软,有时完全缺失。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whew’、‘whee-ew’或‘peek’声,类似其他同类的叫声;还有颤音、嗡嗡和鼻音的‘chaaa’声;翅膀拍打声也很响亮;幼鸟发出连续的‘dddddddd’声。
生活习性:常栖息于原始森林、次生林、河岸林、过密的种植园、靠近森林的牧场,以及有结果树的村庄周边。通常居住在低地,但在肯尼亚可达2450米高度。以多样化的果实和浆果为主食,如无花果、Allophyllus、Ficus等植物的果实,同时捕食节肢动物,如竹节虫、黄蜂、甲虫、蜻蜓、蚱蜢及其幼虫。群居,会在死树枝上捕食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1月到8月在喀麦隆,11月至2月在加蓬,9月至7月在刚果和刚果西部,3月至12月在刚果南部。在小到大群体中繁殖,有时与其他Gymnobucco共存。巢建在枯树的洞穴中,高度2米以上。每窝产3至5枚白色蛋,大小约22-23.8毫米×17.3-18毫米。孵化期间可能由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协助照料。雏鸟出生时无毛,眼睑肉色,喙黄色带黑尖,眼开时灰褐色。
区别辨识:与Naked-faced和Bristle-nosed Barbets的区别在于头部几乎全被羽毛覆盖和黑色的喙。与斯氏拟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头部有羽毛。与灰喉拟啄木鸟相比,本物种体型更大,额头有更鲜明的浅色斑点,喉咙至胸部颜色更淡,背部更灰,鼻簇更长,基部呈淡色,眼睛颜色从奶油色到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广泛分布,适应性强,相对丰盛,但在安哥拉东北部(Lunda Norte)被认为是罕见的。威胁包括枯树的移除和结果树与森林隔离,但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和在栖息地内的丰富数量,它受到的威胁小于同属其他物种。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包括喀麦隆、加蓬、刚果共和国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部和东部、安哥拉东北部、南苏丹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布隆迪、肯尼亚西部、坦桑尼亚西北部。
其他:在乌干达的布东戈森林保护区、比温迪不可穿透森林、埃尔贡山、姆尔西森瀑布、塞姆利基、基巴莱和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均有记录。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卡卡梅加自然保护区也有观察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喉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