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巨嘴鸟

White-throated Toucanet Aulacorhynchus albivitta

白喉巨嘴鸟(英文名:Southern Emerald Toucanet,学名:Aulacorhynchus albivitta),是䴕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的鸟类。分布于安第斯山脉的中型巨嘴鸟,体型30-37厘米,全身翡翠绿为主,具白喉、栗色尾下覆羽及尾端。地理变异显著,依喉部颜色与喙纹分为7个亚种,见于哥伦比亚至玻利维亚的湿润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成鸟体羽主色为亮丽翡翠绿,头顶稍带铜绿,上背泛青铜黄,眼周具蓝色小斑,下体较上体淡。尾羽末端呈栗色,中央羽对栗端窄或缺;喉、颊及颏白色,向下渐变为绿色;胁亮黄绿至绿黄;尾下覆羽栗色。雌雄同色,雌鸟略小。幼鸟羽色黯淡,呈灰绿,尾羽更尖、栗端缩减且色暗。喙长而侧扁,上喙大部黄色、下喙黑色,基具白色纵纹及栗斑;跗跖与趾橄榄绿,足底暗黄。

鸣叫特征:叫声因地区略有差异,被描述为连续的短促“took”、“churt”或“grá-val”声,每秒约2-3次;亦作快速“rek-rek-rek”或带犬吠质感的“grra grra”连串音。飞行时翼可发出呼呼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海拔200-3100 m的湿润山地森林,也见于林缘、次生林、种植园及疏林空地。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均有分布,南秘鲁及玻利维亚种群可下至低地200 米。常成小群活动,在林冠及中层觅食,偶至地面。以果实为主,兼食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记录到的果实包括榕属、Cecropia、Prunus等,亦跟随行军蚁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依纬度和海拔不同: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为1-9月,厄瓜多尔9-11月,秘鲁5-9月。巢筑于树洞中,其余繁殖信息不详,推测与北方翡翠巨嘴鸟相似。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种区别:本种具黄色上喙;栗色尾下覆羽及尾端;体型小于绯腰巨嘴鸟黄额巨嘴鸟蓝斑巨嘴鸟,且后者具红色或蓝色臀斑。与沟嘴巨嘴鸟亚种calorhynchus相比,后者尾下覆羽及尾端无栗色,且上、下喙均具更多黄色。与绿巨嘴鸟最南种群无重叠,喉色亦不同。

保护现状:IUCN: Least Concern(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地与非繁殖地重叠:自哥伦比亚北部(圣玛尔塔山、佩里哈山及三大安第斯山脉)与委内瑞拉安第斯山,向南延伸至玻利维亚圣克鲁斯。太平洋坡仅见于哥伦比亚;自厄瓜多尔向南则局限于安第斯山东坡。

其他:曾被归入广义的“翡翠巨嘴鸟复合体”,该复合体内物种划分长期存在争议,依据不同物种概念可划分为1-8种。目前系统发育研究显示本种与绿巨嘴鸟互为姊妹群,构成Aulacorhynchus属的基部类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喉巨嘴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喉巨嘴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