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蜂虎(英文名:Black-headed Bee-eater,学名:Merops breweri),是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的蜂虎,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边缘,包括安哥拉、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加纳、尼日利亚和南苏丹。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黑色头部、绿色背部和翅膀、以及橙黄色腹部和胸部带有肉桂色胸带。
外形特征:成年黑头蜂虎体长约为28厘米(含尾羽流苏可达34厘米),体重约54克。头部呈黑色,背部和翅膀绿色,尾羽中央部分延长,上侧绿色,下侧暗淡肉桂色;腹部为丰富赭色,胸部有肉桂色胸带,胸带在中间较窄,两侧可能被翅膀遮掩;喙黑色,比同类物种除大体型的红蜂虎外都更为粗壮;眼睛鲜红,腿和脚为深灰色,脚底黄色,爪黑色。幼鸟类似成鸟,但尾羽中央部分不延长,前额、顶冠和颈背的黑色羽毛边缘宽泛绿边,有时有明显的绿色颊纹,缺乏肉桂色胸带,胸部为绿色。
鸣叫特征:黑头蜂虎不常鸣叫,主要发出的叫声是重复而坚持的“wic”音,较短且声音低,还发出相对安静的“pfuruk’p’r’k”声在喂食巢穴时,以及在问候时发出低调的“churruk-churruk”或柔和的音乐般颤音。
生活习性:黑头蜂虎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偶尔以小群形式迁徙。它们主要栖息于森林边缘、开放的次生林、种植园、森林中的空地和居住区附近,尤其靠近河流和溪流;也见于木岛和河岸;画廊森林和沼泽森林,邻近干旱草原筑巢。它们主要以空中飞行的昆虫为食,如蜜蜂、黄蜂、金龟子、粪甲虫和其他甲虫、大型黄蜂、蜻蜓、蝉、天蛾、蝴蝶,可能也会给雏鸟提供幼虫。
生长繁殖:在北部范围内,黑头蜂虎于1月挖掘洞穴,2月产卵,3月至4月有雏鸟;在南部,8月末和9月产卵。它们单独或松散集群繁殖,巢穴通常位于斜坡上的软红土堆、白蚁丘或耕地上裸露或草地沙质地面,高度60至75厘米。洞穴向下倾斜约20°,圆形或椭圆形截面,高约55毫米,宽65毫米,入口直径70至90毫米,长度1.1至2.1米,末端急转弯形成一侧的卵室,长25厘米。每次产卵2至3枚白色卵,大小为23.3至25.5毫米×21.1至22.5毫米,雌鸟单独孵化,自最后一枚卵开始。
区别辨识:与同域内的其他蜂虎如黑蜂虎和蓝头蜂虎相比,黑头蜂虎具有不同的色彩和明显较大的体型。幼鸟的下巴和喉咙为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虽然黑头蜂虎在大部分地区被视为罕见,但由于人们捕杀成鸟或故意堵塞巢穴入口,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其种群被认为正在减少。在某些地区,如刚果西南部的Ménengué地区,由于种植桉树,可能会导致局部灭绝。
地理分布:黑头蜂虎分布于非洲的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南部、中非共和国北部、加蓬至苏丹西部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安哥拉西北部。
其他:在1966年,当沃尔塔湖淹没河流森林区域时,该物种在加纳的阿夫拉姆河沿岸消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头蜂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头蜂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