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地三宝鸟(英文名:Rufous-headed Ground Roller,学名:Atelornis crossleyi),是佛法僧目地三宝鸟科马岛地三宝鸟属的鸟类。独特色彩的鸟类,以深红色头部和胸部、橄榄绿色上体及带有暗色斑点的浅黄色腹部为显著特征。该物种主要栖息于马达加斯加东部的高山雨林,特别是在海拔800至2000米之间最为常见。
外形特征:这种约25厘米长的鸟类,雄雌两性外观相似,拥有深红褐色的头部和胸部,橄榄绿色的上体,以及带暗斑的浅黄色下体。其颈部有一条狭窄的黑色项圈,上面点缀着白色竖向条纹,胸部上方有明显的白色条纹。翅膀关节处有一片虹彩般的淡蓝色斑块,尾巴较短,喙和腿呈灰色。
鸣叫特征:其领地叫声是一系列清晰的‘whoop’、‘pop’或‘glop’音节,每个音节略带抑扬顿挫,与地三宝鸟的叫声类似但音调更高,更富二合音(近距离时)。叫声最高音在所有雨林地三宝鸟中。非繁殖季节通常较为安静。
生活习性: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低地到高海拔的湿润雨林中,偏好未受干扰的黑暗森林,尤其是苔藓覆盖的山地森林,大型树木和阴暗纠结的下层植被密集,腐朽倒木丰富,土壤潮湿,落叶层深厚。活动范围从785米至2000米,最常见于1250至1750米之间。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蚂蚁、甲虫(如Typhloscaris andringitrae)、甲虫幼虫、蝴蝶、毛虫、蟑螂、苍蝇、千足虫、蛾子、蜗牛和黄蜂;偶尔也吃植物物质。几乎完全在地面觅食,间歇性地快速奔跑、攀爬、跳跃过障碍物,积极搜索地面;有时从悬垂的叶子上捕获昆虫。黄昏、夜间和白天都可能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可能发生在12月至1月,已知的繁殖行为包括一只展示中的雄鸟同时点头向下和摇尾向上,同时发出叫声。似乎为一夫一妻制并具有领地性。在斜坡土堤中挖掘洞穴,洞长0.3至0.5米,直径15至20厘米,末端为巢室。每窝产卵两枚;缺乏关于孵化和雏鸟离巢期的数据。
区别辨识:与鳞斑地三宝鸟相比,缺乏复杂的鳞状标记;与地三宝鸟相比,下体颜色更淡,头部图案更复杂。幼鸟比成鸟更为暗淡,身体更多橄榄色,冠部和颈背有蓝紫色调,仅有微弱的黑色喉部(更接近灰褐色,无白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尽管分布广泛,但密度似乎相当零散。在至少12个保护区中被发现。受到刀耕火种农业引起的栖息地破坏威胁,但受影响程度小于其他雨林物种。
地理分布:在马达加斯加的东北至南部,包括Tsaratanana和Manongarivo山脉北部,Marojejy国家公园东北部,Andohahela国家公园南部,以及Masoala半岛、Anjozorobe和Kalambatritra特殊保护区。
其他:曾被认为是马达加斯加雨林中最为罕见的地三宝鸟科成员之一,但现在被认为分布更广,数量比最初认为的要多。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头地三宝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头地三宝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