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腿地三宝鸟(英文名:Short-legged Ground Roller,学名:Brachypteracias leptosomus),是佛法僧目地三宝鸟科地三宝鸟属的鸟类。体型健硕,羽毛图案复杂,腿部异常短小。其尾部角落的白色斑点在飞行中格外醒目。该鸟行踪隐秘,数量稀少,仅在搜寻时才可能一睹其风采。栖息于马达加斯加东部雨林的低至中海拔区域,与同类相比,更多时间在树上活动,甚至高居树冠层。
外形特征:成年短腿地三宝鸟体长介于30至38厘米,体重范围在154至217克。雄鸟背部呈青铜绿色,后冠和颈背有蓝紫色光泽,面部上方有一条淡色的浅黄色眉纹;臀部和尾羽上覆羽蓝绿色,尾羽除中央一对外,其余皆带有深色亚端斑和浅色尖端;翅膀覆羽上有半月形白斑,边缘黑色勾勒,暗色初级飞羽在飞行时可见白色翼带;面部两侧为栗棕色,点缀着白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褐色条纹的浅黄色喉部;胸部有白色胸带,其余下体为黄白色并带有棕色横斑,腹部和臀部斑纹最轻;虹膜呈棕色;喙强壮而略弯,颜色为深棕色或角棕色,基部有淡黄色边,鼻孔靠近上喙基部,被刚毛状羽毛覆盖,口内淡黄色;腿为棕黄色至金黄色,脚趾绿黄色,爪为棕色或绿黄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型略小。幼鸟色彩较暗,更偏棕色,头顶有白色点斑,没有后颈的蓝紫色光泽,胸部带纹较淡,下体羽毛尖端为棕色而非横斑,下颌骨可能为白色,其他部分黑色带白色尖端。
鸣叫特征:短腿地三宝鸟的鸣唱是一连串重复的高音‘boop’音符,声音清脆而短暂。
生活习性:短腿地三宝鸟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雨林的湿润地带,从低地延伸至中等海拔,几乎完全居住在未受干扰的深色森林中,拥有高大的树木、潮湿的土壤和厚厚的落叶层。它偏好未受破坏的密林环境,偶尔也会出现在植被相对开放的斜坡上,或靠近茂密的灌木丛边缘。海拔分布范围从海平面至1500米,但更倾向于低海拔地区。似乎具有领地性和定居习性,活动范围不大。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蚂蚁、蚁狮、甲虫及其幼虫、毛虫、蜈蚣、蝉、螃蟹、蚱蜢、螽斯、千足虫、球形千足虫、捕蝇草、蛞蝓、蜗牛、蜘蛛、竹节虫、小型脊椎动物如变色龙、蛙类、壁虎、蜥蜴、蛇等。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12月开始,若有需要会于次年1月再次筑巢。求偶和交配活动通常发生在10月至1月间,也有观察到10月至12月间处于繁殖状态的个体,以及1月初的幼鸟。该鸟可能为一夫一妻制。已知的两个巢穴位于树洞中,高度分别为18.1米和22米,深度分别为1.5米和未知。巢穴有时会在受到蜜蜂侵扰后被重新挖掘。孵化由雌鸟承担,期间雌鸟每天离巢3至4次,每次持续21至109分钟,雄鸟偶尔会提供喂食。孵化期约为22至26天,单只幼鸟在约30天的巢期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他地三宝鸟相比,短腿地三宝鸟具有更长的翅膀,使它成为家族中最善于在树冠层活动的成员。此外,它的短腿和独特的叫声也是辨识要点。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短腿地三宝鸟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北起达拉伊纳和塔萨坦纳那山,南至安多哈拉国家公园,包括西北部的马农加里沃、马索阿拉半岛和中部高原边缘的安乔佐罗贝。
其他:短腿地三宝鸟面临栖息地快速丧失的威胁,由于沿海平原的低地雨林已被砍伐或严重退化,加之商业采伐在某些区域构成额外威胁,若现有趋势继续,该物种偏好的低海拔未受保护森林将在数十年内消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腿地三宝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腿地三宝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