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腰雨燕(英文名:House Swift,学名:Apus nipalensis),是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属的鸟类。别名:小雨燕燕、台燕、家雨燕,中型雨燕,长约15厘米,重20-35克。其特征为喉部和腰部的白色斑块,分布广泛,常见于亚洲城镇、山地和森林区域,偶尔在北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有记录。曾一度被认为是小雨燕的亚种。
外形特征:小白腰雨燕具有中等大小,体长14-15厘米,体重20-35克。与小雨燕相似,但尾巴略长且有轻微分叉。全身深黑色,头部和尾羽覆羽尤其黑亮,腰带白色窄条纹明显。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可能有较淡的飞羽边缘。四个亚种在色泽上有细微差别。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颤音,常表现为愉快的下降式‘ti-ti-ti-tititrrrrrr’的鸣叫声,重复间隔出现。在巢边,会发出各种细薄的尖叫和嘶喊。
生活习性:高度空中生活,主要在城镇、山区和森林地带活动。食谱以膜翅目昆虫为主,包括蚂蚁、黄蜂、蜜蜂,以及双翅目、鞘翅目和等翅目昆虫。通常在远离巢址的高空觅食,有时与其他雨燕和燕子混群。在马来西亚,二月至七月期间,活动于高层大气层,平均高度森林区为185米,开阔区为114.5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二月至十月,筑巢于人造结构的屋顶和墙壁夹角,使用植物纤维、羽毛和唾液粘合构建半球形巢。每窝产卵1-5枚,平均3.1枚,孵化期18-26天,平均21.1天。喂养频率日均26次,雏鸟离巢期36-51天,平均43.6天。一年可育多窝,日本记录有三窝。孵化成功率89.5%。
区别辨识:与白腰雨燕相比,小白腰雨燕体型较小,色彩更深,喉部和腰部的白色更加鲜明,尾部近乎平切而非分叉。四个亚种在色泽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分布区内数量丰富,但在菲律宾罕见且分布零散,在日本不常见且分布极为局限,但自1965年首次记录以来,随金腰燕的到来,其利用旧巢繁殖,种群有所扩张。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包括日本南部、尼泊尔、中国南部、越南、香港、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大巽他群岛。在北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有季节性移动记录。
其他:能够长时间飞行,通过交替关闭大脑半球休息。最近在婆罗洲北部和南部、小巽他群岛等地成为新进定居者。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白腰雨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