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鹿加金丝燕(英文名:Moluccan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infuscatus),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的金丝燕,成体通体黑褐,具不明显但可辨的浅色腰斑。其下体色浅于背部,常成群活动于开阔地及各类森林上空。该种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北马鲁古群岛,体型略小于纯色金丝燕,腰斑更小且界限清晰。该种长期与多个地理隔离种群合并处理,20世纪末被视作单一物种“摩鹿加金丝燕”,但仍有学者主张将3个亚种各自独立。
外形特征:成鸟雌雄同色。头顶至背、翼及尾为黑褐色,带微弱光泽;腰区呈灰褐色,略浅于背部,界限不甚明显。喉至上胸淡灰色,具暗褐色羽基;下体余部亦为淡灰色,但尾下覆羽略深。翼宽阔,次级飞羽外缘微鼓;尾短而略分叉。嘴黑色,虹膜暗褐,跗跖及趾黑或灰黑色,跗跖被羽程度因亚种而异。亚种区别:指名亚种腰斑最暗、最不显眼;sororum亚种腰斑灰白且较宽;ceramensis亚种腰斑洁白、界限清晰。
鸣叫特征:鸣声记录稀少,现有录音显示为连续10–20声三音节急促颤音“wee-chi-chi”,节奏快而兴奋,间以短暂尖厉尖叫;sororum亚种被描述为带“电嗡声”。是否具回声定位能力尚无资料。
生活习性:栖息于从海平面至2500米的森林、农田及村落上空;在北马鲁古及中马鲁古各岛为留鸟。常见成群与其他金丝燕混群飞行,常在高空捕食飞虫,偶见在林冠上方低飞。觅食时高度分层:在桑义赫岛,本种多在林冠之上,而珠光金丝燕则在林下空隙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资料极缺。仅知sororum亚种在南苏拉威西乌鲁地区的烟囱状窄洞壁上筑巢,巢由植物材料黏附岩壁构成,并与纯色金丝燕共用洞穴;其余亚种推测也在洞穴内营巢,但无直接证据。繁殖期、求偶、产卵及孵化等细节均未报道。
区别辨识:与体型稍大的纯色金丝燕的区别:本种上体更黑,下体更淡,腰斑较小且色浅(纯色金丝燕腰与背同色);与珠光金丝燕相比,后者体型更小、腹雪白、飞行更急促且常贴地。亚种间辨识主要依据腰斑:ceramensis洁白显著,sororum灰白中等,infuscatus灰褐几乎不显眼。
保护现状:IUCN: NE(未评估)。
地理分布:繁殖区:印度尼西亚东部。苏拉威西岛(sororum亚种,几乎遍布全岛及近海小岛)、哈马黑拉岛及其北卫星岛(指名亚种,也记录于桑义赫、锡奥岛)、中马鲁古的布鲁、安汶、博阿诺及塞兰岛(ceramensis亚种,近年亦见于奥比岛)。非繁殖区:全年留居,无迁徙记录。
其他:系统分类史复杂,曾归入山金丝燕、白腰金丝燕、纯色金丝燕等复合种;目前仍视为单种,但遗传、巢型及鸣声研究不足,未来可能拆分为3个独立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摩鹿加金丝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摩鹿加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