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金丝燕(英文名:Mountain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hirundinaceus),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常见于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如Karkar、Yapen和Goodenough的中等体型雨燕科鸟类。其灰褐色的外观与深色的尾巴和前翅形成对比,尾部略呈叉状,飞行时有时会展开。通常成群出现,能在不同高度飞行,长时间滑翔,翅膀尖端轻微下垂,偶尔侧身倾斜。叫声为高音的上下起伏的喋喋不休,包含一些粗糙的音符。
外形特征:山金丝燕长约11-13厘米,拥有深棕色的背部和较浅的灰色腹部,尾部略带分叉。三个亚种在颜色和大小上略有差异:指名亚种A. h. hirundinaceus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A. h. baru在Yapen岛上,下体更偏棕色,上体更深色;A. h. excelsus在伊里安查亚的雪山区和Cartenz峰上方1600米处,体型比指名亚种大。
鸣叫特征:其主叫声为连续重复的节奏性短语,由2-3个哀鸣或旋转音符后跟较为低沉的下降音组成,发出类似'wee..wee..dj-dj-djrrrr'或'ree..ree..dj-dj-djrrr'的声音,形成悦耳的叽叽喳喳声。已知在巢穴中使用回声定位。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湿润的高山森林和其他新几内亚的山地生境,海拔从500米到树线。它也在靠近山丘的低地少量出现。飞行技巧高超,能适应各种高度。
生长繁殖:在洞穴中繁殖,使用蕨类植物、根须、草或地衣等植物材料,以唾液粘合构建巢穴。它们是群居的,但所考察的洞穴显示它们并不密集筑巢。繁殖季节高峰在10月至12月,但全年都有繁殖行为。每次产单枚卵,孵化和育雏期长达57至74天,是雨燕中最长的之一,但相对较高的繁殖成功率,约61%的山金丝燕成功养育后代。
区别辨识:与平原地区的纯色金丝燕难以安全区分,但山金丝燕的生态环境和飞行模式可能提供辨识线索。亚种间颜色和大小的差异也是辨识要点。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知。未列入CITES附录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的Karkar岛、Yapen岛和Goodenough岛,海拔500米至树线之间,包括伊里安查亚的雪山区和Cartenz峰。
其他:山金丝燕是能够使用回声定位的少数鸟类之一,这一特性帮助它在繁殖的洞穴中导航。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山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