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夜鹰

Indian Nightjar Caprimulgus asiaticus

印度夜鹰(英文名:Indian Nightjar,学名:Caprimulgus asiaticus),是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小型夜行鸟类,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开放地带。其特征包括暗色脸颊、白色喉侧斑点、金色颈环和尾端角,以及独特的‘石跳湖面’般的鸣叫声,使它易于识别。

外形特征:成年印度夜鹰体长约23-24厘米,体重40-46克,上体呈灰褐色并带有黑色条纹,头部宽条纹边缘呈赤褐色,具宽阔的黄褐色颈环。翅膀覆羽灰褐色,散布着赤褐色斑点,肩羽边缘呈淡黄色。有明显的白色亚口须纹和两侧喉咙上的大白色斑块。下体灰褐色,有棕色横纹和明显的淡黄色斑点,腹部和两胁变成淡黄色横纹。雄鸟有白色斑点位于最外侧四根初级飞羽上,尾端两根羽毛宽白边;雌鸟有较小的白色翼斑,边缘或染淡黄色,尾端两根羽毛有较窄的淡黄色白边。虹膜深棕色,喙角褐色至黑色,腿脚棕粉色。幼鸟比成鸟更淡,几乎银灰色,图案更简单,颈环仅微弱可见。种族差异细微,指名亚种颜色变化大,有灰褐色、沙黄色、灰色、棕色和赤褐色个体。

鸣叫特征:雄鸟的叫声非常独特,是一种加速敲击声,类似石头在冰冻湖面上跳跃或乒乓球快速弹跳落地的声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稀疏灌木丛、竹林、年轻的人工林、废弃耕地与灌木丛、大戟篱笆、靠近耕地的石质干沟以及茂盛的花园。偏好低丘陵地带,稀疏植被中散布着荆棘灌木,也出现在低矮石质山丘和盐碱地的柽柳灌木丛。在斯里兰卡,常见于灌木丛、沙滩土壤上的丛林地带、开阔的林地和肉桂种植园。海拔分布范围从海平面至1500米,但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可能部分迁徙,如在巴基斯坦南部和缅甸南部有记录,但迁徙模式尚不完全清楚。以昆虫为主食,如飞蛾、粪金龟、蚱蜢、蟋蟀和蝽象。在非繁殖季节,也可能食用大戟的花朵和小鼠。主要在连续飞行中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时间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巴基斯坦从4月开始,在印度为2月至9月(主要为4月至5月),斯里兰卡为1月至10月(主要为3月至5月和9月),缅甸为2月至7月。巢址通常靠近灌木或树桩,隐蔽于树下或幼树旁,或位于人造墙基、干燥碎石沟或石质田野,不筑巢,蛋直接产于落叶层或裸露地面的轻微凹坑中。每窝产2枚蛋(偶尔1枚),椭圆形,底色为奶油色或浅鲑鱼粉红色,有红棕色和紫色斑点,大小约为24.6-29.2毫米×18.3-21.3毫米。双亲共同孵化,雌鸟似乎主要在白天孵化。雏鸟覆盖着赤褐色绒毛。

区别辨识:与其他夜鹰种类的区别在于更复杂的标记,与长尾夜鹰相比,缺乏后者特有的白色喉咙;与草原和丛林夜鹰相比,后两者缺乏印度夜鹰的白色‘胡须’纹和清晰的颈环。雄鸟在飞行中显示靠近翼尖和尾尖的明亮白色斑块。幼鸟比成鸟更淡,几乎银灰色,图案更简单,颈环仅微弱可见。与其他亚种相比,指名亚种颜色变化大,有灰褐色、沙黄色、灰色、棕色和赤褐色个体。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开放地带,从巴基斯坦东南部至东南亚,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和越南。

其他:在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多个保护区中发现,如Khirtar国家公园、Keoladeo Ghana国家公园和Yala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印度夜鹰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