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斑小冠雉

Speckled Chachalaca Ortalis guttata

鳞斑小冠雉(英文名:Speckled Chachalaca,学名:Ortalis guttata),是鸡形目凤冠雉科小冠雉属的鸟类。比冠雉和盔雉略小。其主要特征为褐色外观,颈部和头部带有鳞状斑纹,喉部有红色裸露皮肤。常见于森林边缘地带,包括河流沿岸及农田附近。黎明和黄昏时,响亮而粗犷的叫声常常引发周围鳞斑小冠雉群体的合唱。

外形特征:成年鳞斑小冠雉体长49至55厘米。头顶和颈项较暗,呈灰褐色,背部有栗色斑点;尾羽带有青铜光泽,外侧尾羽为红棕色;下颌和胸部的羽毛为深棕色,边缘和尖端有白色或乳白色;喉部中央有一块红色裸露皮肤;下腹部为浅灰褐色,臀部为鲜艳的红棕色。两性相似,雄鸟的下颌至胸部羽毛边缘可能比雌鸟更偏黄褐色。幼鸟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具有节奏感的五音节鸣唱,表现为ha-ga-GAA-gogok的重复快速发声,通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最为活跃。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边缘,包括灌木丛、草地斜坡、棕榈树丛、森林与次生林的交界处,偶尔出现在高大森林的树冠层或边缘。常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如农田和小村庄周边被发现。以果实和其他植物物质为主食,群居生活,小群体最多可达7只。

生长繁殖:繁殖生态学研究有限,但在秘鲁观察到的繁殖季节至少涵盖11月至3月。筑巢高度约1.6米,由干蕨叶构成,巢呈浅杯状,直径约11厘米。一窝产3至4枚白色蛋,孵化期约为21天。

区别辨识:哥伦比亚小冠雉巴西小冠雉点斑小冠雉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胸部的鳞状斑纹更宽泛且不清晰,头冠颜色更深,上体色调更丰富;与点斑小冠雉相比,下尾覆羽更偏向栗红,腹部羽毛基部少有灰色黑色,臀部色调更红。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具体包括哥伦比亚东部、厄瓜多尔北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北部以及巴西西部。在玻利维亚,其分布可达海拔近2400米,但在秘鲁和厄瓜多尔的分布高度通常低于1700米和1100米。在巴西东南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和圣保罗州,有一个孤立的种群。

其他:subspecies remota 被认为非常罕见,若提升为独立物种,则国际保护状况将十分严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鳞斑小冠雉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