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雕鸮

Barred Eagle-Owl Ketupa sumatrana

马来雕鸮(英文名:Barred Eagle-Owl,学名:Ketupa sumatrana),是鸮形目鸱鸮科渔鸮属的鸟类。大型的鹰鸮科鸟类,此物种在东南亚岛屿上广泛分布,从马来半岛到多个东南亚洲大岛直至Borneo。与体型更大的林雕鸮形成超种群,两者虽外观相似,但分布区似乎并不重叠。

外形特征:马来雕鸮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鹰鸮,体长40至46厘米,体重约620克。其显著特征为底色深黑的眼睛、细密条纹的腹部、暗灰褐色翅膀、两根水平延伸的长耳羽簇和亮黄色的大喙。幼鸟则呈现乳白色,全身带有淡灰色条纹,耳羽簇较短且柔软。雄雌间大小差异极小。

鸣叫特征:发出深沉回荡的呼噜声,伴有尖叫声和咆哮声,双音节的呼叫声以降调结束,间隔约2秒。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常绿森林、半常绿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海拔从海平面至约1000米,偶尔可达1600米。夜行性和黄昏活动,善于地面跳跃,日落后快速低飞。以大型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类)、蛇和小鸟为主食,甚至捕食年轻猕猴。

生长繁殖:在马来半岛,雏鸟于1月至2月、4月至6月被发现;在苏门答腊,3月至5月可见巢中幼鸟;在婆罗洲,2月至3月见到幼鸟;在爪哇,2月至4月发现卵,5月至6月见到雏鸟。巢通常位于大树洞中,有时选择在鸟巢蕨上筑巢。通常产一枚卵,尺寸范围为53.8至57.7毫米×42.8至44.9毫米。孵化期未知,观察显示,雏鸟大约在60天左右离巢。

区别辨识:褐林鸮有潜在混淆可能,但后者缺乏耳羽簇且颜色更偏红棕色。与林雕鸮相比,后者体型更大,腹部斑点更为明显。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全球种群数量不明,但被认为稳定。在泰国较为罕见,在马来半岛常见,在婆罗洲分布稀疏,但在某些地区局部常见。尽管能够适应受干扰的森林环境,但根据2000年至2012年全球森林覆盖率变化估计,其栖息地在三世代内减少了约26%,这表明它可能处于近危状态。

地理分布:分布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新加坡等地。自然栖息地为热带湿润低地森林,海拔高度一般从海平面至1000米,部分地区可达1600米以上。

其他:在某些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其叫声被认为是恶魔的声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来雕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来雕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