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棕腹鹰鹃

Malaysian Hawk-Cuckoo Hierococcyx fugax

马来棕腹鹰鹃(英文名:Malaysian Hawk-Cuckoo,学名:Hierococcyx fugax),是鹃形目杜鹃科鹰鹃属的鸟类。俗名: 棕腹杜鹃、小鹰鹃,广泛分布在远东地区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周边岛屿,以及婆罗洲。以前被归类为与霍氏鹰鹃和红腹鹰鹃同一物种。该鸟种的模式产地位于印尼爪哇。马来棕腹鹰鹃体型中等,约28厘米长,以其独特的灰褐色横斑尾羽和棕色胸部著称。

外形特征:成年马来棕腹鹰鹃上体呈板岩灰色,翅膀为褐色,内侧飞羽和覆羽带有灰褐色条纹,次级飞羽内侧未条纹,形成淡色飞行斑点。尾巴带有灰黑色条带,末端有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锈色及白色尖端。下体为白色,带有锈色和棕色条纹,下巴灰色,喉咙白色,两胁淡锈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颜色从棕色到橙棕色或脏白色不等,喙黄色,顶端黑色至绿色至黑色,腿和脚黄色。幼鸟上体边缘呈灰白色,尾巴有更宽的白色尖端,下体条纹和斑点黑色,虹膜灰色。

鸣叫特征:马来棕腹鹰鹃有两种不同的鸣叫声,一是高音的“kee-wit!”叫声,二是快速连续的哨音序列。

生活习性:马来棕腹鹰鹃栖息于低地和山地的多种森林类型中,包括龙脑香森林、kerangas、泥炭沼泽森林、竹林和印尼的可可与橡胶种植园,以及马来西亚的一级和二级常绿和半常绿森林。其活动范围从平原至海拔1700米的地区。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信息有限,但在马来西亚观察到8月底的幼鸟和沙巴(婆罗洲)4月末的筑巢。马来棕腹鹰鹃是巢寄生者,已知寄主包括金翅雀和黑喉鵙鹛,以及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的白臀歌鸲。卵呈奶油白色,大端有棕色和灰色斑点,尺寸约为22毫米×16毫米。

区别辨识:马来棕腹鹰鹃大鹰鹃相似,但体型略小,上体青灰色,头部侧面灰色,无髭纹(幼鸟除外),腹部白色。枕部具有白色条带,下巴黑色,喉咙偏白。与霍氏鹰鹃相比,马来棕腹鹰鹃平均体型较小,轮廓更细长,尾部条纹更宽,颈部有广泛的锈色痕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马来棕腹鹰鹃分布于远东南部的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周边岛屿,以及婆罗洲。在中国大陆,主要记录在低海拔地区,如马来西亚半岛低于250米的地带,有记录显示在约1300米的高度。

其他:马来棕腹鹰鹃的饮食主要包括昆虫,如毛虫、蝉、甲虫、小型蝴蝶和蝗虫,此外还吃水果和浆果。它们在灌木丛和森林下层活跃,从树叶上获取猎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马来棕腹鹰鹃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