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金鹃

Horsfield's Bronze Cuckoo Chrysococcyx basalis

霍氏金鹃(英文名:Horsfield's Bronze Cuckoo,学名:Chrysococcyx basalis),是鹃形目杜鹃科金鹃属的小型鸟类,平均体重22克。其背部呈绿色至青铜色,颈部至尾部有不完整的棕色斑纹。独特的白色眉线和棕色眼纹使其易于识别。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偏好干燥的开阔林地而非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成年霍氏金鹃体型约17厘米,重22克。背部呈褐色青铜色,头部比背部更显棕色,拥有长而明显的白色眉线和深色眼纹,尾巴两侧泛红,末端有白色缺口;腹部白色,喉咙处有轻微条纹,两胁和胸侧有青铜色条纹,下尾覆羽黑白色相间,带红心,飞羽下方有淡红色边缘的白色带。翅膀上的羽毛常有鲜明的浅色边缘,这是同类物种中所没有的特点。虹膜灰至红棕色,眼环灰色,喙细长黑色,脚灰色。幼鸟相似但色调较暗,上部灰褐色,有时羽缘呈淡黄色,两胁条纹模糊,虹膜灰至浅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下降的高音哨声,类似于“peeerr”,每隔5秒重复一次,比黑耳金鹃的叫声更快更高。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林地、灌木丛,包括干燥内陆、刺柏灌木、沿海盐沼,通常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部分迁徙,多数留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一些鸟儿在非繁殖季节移居至澳大利亚北部,途经沿海岛屿。非繁殖期访问新几内亚南部和印度尼西亚西部,当地一般罕见,但在爪哇西北部可能局部常见。食性以昆虫为主,如毛虫和瓢虫,同时在地面和树叶上觅食;飞行快速直接。

生长繁殖:繁殖时间在西澳大利亚随季节雨量变化,从8月至10月在西南部,10月至12月在珀斯附近,1月至3月在金伯利地区,3月至5月和8月至9月在皮尔巴拉地区。寄生繁殖,主要寄主为小荆棘莺(Acanthiza)、仙鹟(Malurus)和澳洲知更鸟(Petroica)及鸣雀(Ephthianura);已知有28种寄主,多筑顶巢,也有开放巢。卵白色,带棕色斑点,尺寸18×12毫米,孵化期11至13天。雏鸟出生时裸体,皮肤粉红转灰,随着年龄增长变暗,口角白色,口腔内壁黄色;会将寄主的卵和幼鸟推出巢外;离巢需17至19天,离巢后最多可被喂养4周。

区别辨识:与其它青铜色杜鹃的区别在于白色眉线和棕色眼纹,幼鸟相比成鸟色彩更为暗淡,上体灰褐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非繁殖季节北迁至印尼群岛。

其他:作为寄生鸟,霍氏金鹃将卵产于荆棘莺、仙鹟等小型雀形目鸟类的巢中,利用它们来孵化和喂养其后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霍氏金鹃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