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耳金鹃

Black-eared Cuckoo Chrysococcyx osculans

黑耳金鹃(英文名:Black-eared Cuckoo,学名:Chrysococcyx osculans),是鹃形目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小型、外观朴素的杜鹃,以其暗色的眼睛和黑色的‘耳朵’为显著特征。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迁徙至印尼东部和新几内亚南部。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因其寄生性繁殖行为而知名,将卵产于其他鸟类的巢中。

外形特征:成年黑耳金鹃体重约30克,体长约19-20厘米。上体呈灰褐色,具有独特的黑色眼纹从喙延伸至颈部。臀部淡白色,胸部淡鲑鱼色。脚和腿为黑色,眼睛棕色,喙黑色。尾巴顶部灰/棕色,尖端白色,下方奶油色带有棕色条纹。幼鸟颜色较暗淡,眼纹更偏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下降式的低哨声,似‘pee-o-weer’,音调比霍斯菲尔德青铜杜鹃更为低沉哀伤,可单次或重复。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开阔的森林、灌木丛、盐湖边的森林和灌木丛。偏好直接飞行于低矮树木和灌木间,而非高大树木,较少出现在半湿润地带。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等,偶尔观察到其食用毛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降雨和地理位置而异,内陆干旱地区开始较早。西部地区约从6月开始繁殖,东部地区则从8月开始,西部地区的繁殖季结束于10月,东部地区则延续至12月。雌雄双方通过鸣叫相互吸引,雄鸟会在求偶期间喂食雌鸟。作为寄生繁殖者,它们将单一的深棕色卵产于雀形目鸟类的巢中,尤其是斑刺莺红喉刺莺。卵的颜色和大小模仿宿主的卵,以至于仅通过去除表面的棕色色素才能识别。

区别辨识:与澳大利亚其他小型杜鹃的区别在于背部无金属光泽的羽毛。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澳大利亚(除塔斯马尼亚州),非繁殖期迁往印尼群岛东部和新几内亚南部。

其他:它们是典型的寄生繁殖者,将卵置于其他鸟类的巢中,由宿主代为抚养幼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耳金鹃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