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地鹃(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Malkoha,学名:Phaenicophaeus sumatranus),是鹃形目杜鹃科地鹃属的大型、略显笨拙的鸟类。其在低地森林的中上层攀爬觅食,活动范围广泛,从缅甸南部至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再到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及其周边岛屿均有分布。羽毛色泽独特,生存环境多样。
外形特征:背部羽毛呈光泽的暗绿色,喉部、胸部及头部为灰色,眼周有鲜亮的橙色皮肤,腹部和尾下覆羽为橙红色,喙为黄绿色,尾羽尖端白色,整体色彩鲜明。黑色腹部的黑腹地鹃与其相似,但整体颜色较淡,腹部呈深色;绿嘴地鹃则更浅色,面部皮肤暗红,边缘有白色边框。
鸣叫特征:发出多次空洞似的鸣叫,声音类似敲击木头,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森林的中上层,偏好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红树林和沼泽地带。以果实、种子、花朵和叶芽为主要食物来源。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行为的具体信息未详述。
区别辨识:通过腹部橙红色、眼周橙色皮肤以及独特的鸣叫声与黑腹地鹃和绿嘴地鹃相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及其周边岛屿,覆盖了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广大区域。
其他:需注意与栗胸地鹃区别,后者不属于本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腹地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腹地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