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鸦鹃(英文名:Sunda Coucal,学名:Centropus nigrorufus),是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的独特鸟类,仅分布于印尼的爪哇岛。以全身乌黑发亮,翅膀带有红褐色斑块,以及一对红色的眼睛而著称。生活在沿海沼泽、红树林、河口以及邻近的灌木丛和草地中。
外形特征:成年爪哇鸦鹃约46厘米长,背部光泽乌黑,带有紫色光泽,翅膀呈红褐色,飞行羽尖黑色,上翼覆羽亦然,尾部长而黑。腹部同样乌黑,带有紫色光泽,眼睛鲜红,喙和脚皆为黑色。雌鸟体型略大于雄鸟,如翼展可达210至227毫米,雄鸟则在195至218毫米之间。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有时可见条纹状斑纹。
鸣叫特征:其叫声未有详细描述,但据说与相似,发出单调的一系列呼呼声,平均频率高于褐翅鸦鹃。
生活习性:爪哇鸦鹃是留鸟,主要栖息于红树林、其他沼泽环境,尤其在河口、象草丛生的沿海低地、尼帕棕榈植被以及可能的内陆草沼。在雨季,它们也会出现在草地、洪水边缘的森林以及甘蔗种植园,而在旱季偏好高草甸和干燥的沼泽地。它们被认为是杂食性的,食物包括昆虫及其卵、蛙类、蜗牛、蛞蝓、壁虎、树蛇、水蛇和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集中在1月至3月和6月,巢由蕨类和草叶搭建,直径约30厘米,可在河流旁的空地或红树林中3至5米高处。每窝产卵1至5枚,卵白色,尺寸为37至41.5×29.7至31.9毫米。关于繁殖行为的详细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与相比,爪哇鸦鹃更大,翅膀覆羽无黑色,尾部绿色光泽,而体型较小,下背和臀部呈棕色,非繁殖期和幼鸟下方有淡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爪哇鸦鹃严格局限于爪哇岛,主要分布在西北海岸的残存沿海湿地,也在北海岸适宜的生境中出现,但在南岸仅有三次记录。至少在三个保护区被记录到,包括乌戎库隆国家公园,以及Segara Anakan和Muara Angke自然保护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爪哇鸦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