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蕉鹃

Hartlaub's Turaco Tauraco hartlaubi

蓝冠蕉鹃(英文名:Hartlaub's Turaco,学名:Tauraco hartlaubi),是蕉鹃目蕉鹃科冠蕉鹃属的鸟类。头冠及上体蓝色,下体绿色,飞行时双翼呈现鲜艳的红色。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以蒙特森林、茂密的林地和花园为栖息地。蓝冠蕉鹃的平均寿命约为12年。

外形特征:蓝冠蕉鹃体长约43厘米,体重在210-275克之间。成鸟额头、圆润的羽冠和颈背为光亮的蓝黑色,眼前方有一显著的白色斑块,与从喙角延伸到耳羽的一条白线由黑色眼纹和紧贴眼下的细黑线隔开。下巴、脸颊、颈部、肩部、喉咙和胸部为绿色;背部下方、折叠的翅膀和尾巴呈深紫蓝色;臀部蓝黑色;主要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为鲜红;大腿和腹部为暗黑色,略带绿色。眼睛棕色,眼眶环和裸露的眼后皮肤为红色;喙为深红色;腿和脚为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蓝冠蕉鹃的叫声为粗哑、加速的一系列‘kow’音符,尤其在早晨和傍晚发出。它们也会发出类似大猴子的粗犷咆哮声,嘶哑或断续的‘chut chut’或‘chek chek’声,焦虑时的低沉音符或‘puit puit’声,警报时的‘kak kak kwak kwak’声,求偶时连续的‘quark quark’声,起飞时单个的‘quark’声,以及巢中的鸟儿回应伴侣时重复的‘whii caraw’声。

生活习性:蓝冠蕉鹃主要以果实和浆果为食,尤其是Chaetacme、Elaeodendron、Euclea等植物的果实,也能食用Acokanthera longiflora的大型有毒果实。在肯尼亚东南部,它们还会食用Allophylus abyssinicus、Canthium oligocarpum等植物的果实。在内罗毕郊区,它们常吃异国情调的水果,如Cotoneaster。除了果实,它们也会捕食毛虫、蛾和甲虫。蓝冠蕉鹃会成群聚集,最多可达20只,在结果树上觅食。

生长繁殖:蓝冠蕉鹃的繁殖季节为4月至12月,高峰期与降雨量高的时期相吻合。它们是单配偶制和领地性的。巢是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浅平台,由松散交织的枝条构成,有时用更细的枝条衬里,位于离地面3-8米的浓密树丛中,如Rhus或Chaetacme。通常产卵数为两个(1-2枚),卵圆形,呈哑光白色,平均大小为38毫米×31.5毫米。孵化期大约为16-18天,由双方共同承担。新生雏鸟覆盖着黑色绒羽,以毛虫和反刍的果肉为食;大约在17-18天时,它们能在巢树周围攀爬,很少停留在巢中,大约在28天左右就能飞行。

区别辨识:蓝冠蕉鹃与其他冠蕉鹃的区别在于其暗蓝色的头冠和面部的白色标记。与紫冠蕉鹃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白色面部标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分布范围内普遍常见,许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仍能发现大量蓝冠蕉鹃。坦桑尼亚北部的一些种群可能因无差别捕猎用于鸟类出口贸易而受到显著影响。

地理分布:蓝冠蕉鹃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包括肯尼亚中部至乌干达东部和坦桑尼亚北部。具体而言,其分布中心围绕肯尼亚高地,向乌干达东部(Morongole、Moroto、Kadam、Debasien和Elgon山)和坦桑尼亚北部(Loliondo、Longido、Meru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北南Pares和Usambaras西部)延伸。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冠蕉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冠蕉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