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毛腿沙鸡

Tibetan Sandgrouse Syrrhaptes tibetanus

西藏毛腿沙鸡(英文名:Tibetan Sandgrouse,学名:Syrrhaptes tibetanus),是沙鸡目沙鸡科毛腿沙鸡属的鸟类。俗名: 沙鸡,大型沙鸡科鸟类,分布于塔吉克斯坦至西藏至中国中西部,栖息于海拔3500~5100米的荒漠、草原、半荒漠及高山草甸草原。其特征为细长针状尾,橙黄色面部,灰褐色胸部细条纹,白色腹部,黑色下翼。雄鸟翅膀无斑点,雌鸟上体及翼部有条纹。

外形特征:体长约30~41厘米,头部及颈部较小,体态紧凑结实。拥有长而尖的翅膀和尾羽。脸部橙黄,胸颈及头顶有精细条纹,腹部白色,下翼黑色。雄鸟翅膀无斑点,雌鸟翼部及上体有条纹,上腹亦有条纹,尾羽较短。幼鸟尾羽无针状,条纹更窄,脸部橙色较少。

鸣叫特征:发出类似起重机或天鹅的叫声,具有音乐感。受惊时发出"uvva, uvva, av-va"或"uak, uak"的声音,雄鸟逃离地面危险时发出鼻音"a....",飞行中重复此声。雌鸟在相似情况下发出嘶哑的"ka-ka-ka-ka-ka-ka-ra"声。雌鸟对幼鸟发出安静的"seep seep"声,被观察者在场时发出"ku-ka-re-ku"声。还有"guk-guk"、"caga-caga"和"yak-yak-kaga"的叫声,绒毛雏鸟发出类似新生小狗的"peep"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较高的荒漠、草原及半荒漠地区,夏季多群居,冬季可达数百只的大群。飞行速度快,但飞行高度较低。主要以豆科植物的花、叶、嫩芽、种子及其它植物种子为食,偶尔食用鞘翅目的小型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中4月至7月末,高峰期为5~6月。通常筑巢于石头或土堆间,有时以干草和羽毛作衬垫。每窝产卵3枚,偶尔2枚,卵呈陶土色,有深棕色或紫色斑点。孵化期20~24天,由双亲共同孵化。绒毛雏鸟颜色独特,雌鸟会进行断翅表演以吸引潜在捕食者的注意力。

区别辨识:毛腿沙鸡相比,西藏毛腿沙鸡具有白色腹部和黑色下翼,雄鸟翅膀无斑点而雌鸟有。小脚无后趾,前三趾融合。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帕米尔山脉(从塔吉克斯坦东部)至西藏高原及中国中西部(青海、甘肃西部、四川西部)。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尼泊尔(上穆斯塘)也有记录。

其他:在前苏联地区数量显著下降,1970年代中期仅剩300只分布在五个亚种群。19世纪时较为常见和广泛分布,但由于狩猎和牲畜放牧增加,近年来数量可能进一步减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西藏毛腿沙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西藏毛腿沙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