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浮鸥

Whiskered Tern Chlidonias hybrida

须浮鸥(英文名:Whiskered Tern,学名:Chlidonias hybrida),是鸻形目鸥科浮鸥属的鸟类。小型鸥科浮鸥属鸟类。繁殖期成鸟具有独特的深灰烟熏色身体与对比鲜明的白颊,如同宽大的白色‘胡须’。全球分布广泛,从欧洲、亚洲到非洲和澳大利亚均有其踪迹。

外形特征:须浮鸥体型中等偏小,翼展约64-70厘米,体重60-101克,喙较厚实,尾部略呈方形。繁殖期成鸟头部至颈背为黑色,形成明显的C形带,脸颊白色,上下体羽暗灰色。非繁殖期整体呈淡银灰色,幼鸟背部具黑色格状杂斑。雌鸟尺寸显著小于雄鸟。

鸣叫特征:叫声沙哑而连续,特征性的‘krekk’声。

生活习性:须浮鸥栖息于湿地、湖泊、河流等环境,尤其偏好低海拔地区的淡水水域。它们以小型鱼类、两栖动物、昆虫和甲壳类为食,捕食方式包括水面捕食而非典型的潜入水中。在澳大利亚干旱区内,仅在雨水丰沛年份繁殖。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5月至6月间,于欧洲、11月至12月间在澳大利亚。集群筑巢于内陆湖泊或芦苇沼泽,巢由水生植物构成,漂浮于水面。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约为18-20天,雏鸟在出生一天后即可游泳至植被中。雏鸟全身布满黑斑,额部黑色,胸部奶油色,喙黑色,腿粉色。

区别辨识:非繁殖期须浮鸥白翅浮鸥的区别在于前者头顶黑色,腰部灰色,无黑色颊纹。雄鸟个体比雌鸟更大,且捕食的猎物相对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估计有300,000至1,500,000只个体,总体数量波动。欧洲总繁殖群体约66,300-108,000对。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南部、中部,非洲东部和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冬季迁徙至非洲内陆、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在西班牙的繁殖群体最大,数量在5000至8000对之间。

其他:须浮鸥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季节性缺乏筑巢条件以及人类采集鸟蛋。在印度某些地区,大量采集鸟蛋导致种群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须浮鸥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