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燕鸥(英文名:White-cheeked Tern,学名:Sterna repressa),是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鸟类。白色脸颊与灰暗的下体形成鲜明对比。主要分布在红海沿岸,东非至肯尼亚,波斯湾到伊朗海岸,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沿海地区。
外形特征:成鸟拥有中等深灰色的下体和暗色翼缘,上体包括翅膀、臀部和尾巴呈暗灰褐色,黑色前额至颈背,白色脸颊。喙基部暗红色,尖端黑色,腿色从鲜红到深褐红色。幼鸟背部棕色,覆羽具淡棕色斑点,暗灰色初级飞羽,上颌和喙尖黑色。全长约32至35厘米,体重78至142克,翼展73至83厘米。
鸣叫特征:鸣叫与普通燕鸥类似,但更为柔和。二音节的'kee-err'和'ker-rit'叫声,重音在短促的第二个音节,与普通燕鸥的重音模式相反;'kip'声比普通燕鸥的叫声更柔和。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岸和近海水域,筑巢于岩石、沙地、砾石或珊瑚岛,常远离海洋100米以上。觅食范围通常在离岸3公里以内,主要在珊瑚礁上空。迁徙模式复杂,部分群体全年留驻东非,其他群体则季节性迁徙。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苏丹和阿曼为5月至6月,在埃及、索马里和肯尼亚为7月至9月。在混合群落中繁殖,每群10至200对,有时可达900对。巢为浅坑,常无衬垫。产卵数2至3枚,孵化期和离巢时间未详细记录,雏鸟依赖父母数周。
区别辨识:与普通燕鸥相似,但体型更小,翅膀和腿较短,飞行时外观更圆润。冬季与普通燕鸥和北极燕鸥非常相似,但可通过更强的标记和更紧凑的飞行姿态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数量估计在1990年代初约为60万只,但存在过度采集鸟蛋导致的数量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繁殖区包括红海南至索马里和肯尼亚,东至波斯湾和阿曼,西印度(孟买)。越冬区位于东北非海岸和阿拉伯海至西南印度和拉克代夫群岛。
其他:在一些地区,白颊燕鸥面临人类过度采集鸟蛋和天敌捕食的威胁,例如在肯尼亚的Kiunga岛,天敌包括中白鹭、非洲白鹮和黄嘴鹮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颊燕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