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燕鸥

Aleutian Tern Onychoprion aleuticus

白腰燕鸥(英文名:Aleutian Tern,学名:Onychoprion aleuticus),是鸻形目鸥科褐背燕鸥属的鸟类。优雅的海鸟,以深灰色的羽毛、黑色的头冠和雪白的前额为显著特征。喙和腿均为黑色。幼鸟在夏末短暂时期披上黄褐色调的羽毛。分布于阿拉斯加海岸和亚洲东北部,繁殖后迁往东南亚热带水域,确切越冬范围尚不完全清楚。叫声柔和颤动,与同类燕鸥尖锐刺耳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的燕鸥,比北极燕鸥略大,长度约32.0至38.4厘米,翼展75至80厘米,体重介于83.4至140克之间。繁殖期成鸟头部为黑色,额头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为灰中带暗,腹部呈暗灰色,臀部和尾巴为白色。翼下白色,带有黑色翼尖,最显著的特征是次级飞羽上的暗色条纹。喙和腿为黑色。非繁殖期成鸟的特征不甚明了,但与繁殖期相似,只是下体白色,头顶有白色斑点,肩羽有白色边缘,尾巴为灰色,两侧白色。幼鸟具有白色的颈圈和宽大的额头,下体白色,尾部灰色,尾羽外缘白色。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轻柔的哨声,与其它燕鸥种类的尖锐叫声明显不同。

生活习性:白腰燕鸥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东岸的海岸线繁殖,冬季迁徙至东南亚热带海域。它们偏好在部分植被覆盖的沙滩、草地、苔藓沼泽和湿地筑巢,通常位于孤立的岩石岛屿或沿岸地带,靠近河口。在非繁殖季节,它们成为海洋性鸟类。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6月至7月,成对或成群在海岛、河流或湖泊岸边营巢。巢通常位于水边的沙滩或沙石地上,内铺枯草等植物材料。每窝产卵2至3枚,卵为橄榄褐色或橄榄黄色,上有黑褐色或黑色斑点,大小约为40至47×28至32毫米。孵化期大约17天,由雌雄双方共同承担。

区别辨识:白腰燕鸥北极燕鸥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白色额头,以及更暗的羽毛色彩。叫声也更为柔和。与普通燕鸥相比,白腰燕鸥的尾部外缘为白色,翼前缘较宽,背部和尾覆羽颜色更深,尤其是背部羽毛边缘呈宽幅黄褐色,额头、头顶、颈后和胸侧有棕色色调。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太平洋海岸线,从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至阿留申群岛,西至阿拉斯加西南部。非繁殖期迁徙至泰国沿海、菲律宾、新几内亚北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部、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中东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北部。迁徙路线沿太平洋海岸,经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中国东部和台湾。

其他:白腰燕鸥的迁徙模式独特,是唯一一种在亚北极繁殖区和南太平洋热带越冬区之间迁徙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腰燕鸥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