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鸻

Javan Plover Anarhynchus javanicus

爪哇鸻(英文名:Javan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javanicu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鸟类。小型涉禽。分布于印尼南部苏门答腊沿海、爪哇岛、巴厘岛、小巽他群岛及苏拉威西岛西部。其独特的特征包括棕色上部与白色下部,以及整洁的白色颈环、前额和眉纹。繁殖期成鸟有橙色耳后斑块,腿色较淡。与环颈鸻相似,但可通过其耳后暖棕色斑块、繁殖期冠部无橙色及较淡的腿色加以区分。

外形特征:相对较小的普通鸻,上部呈棕色,下部为白色,具整洁的白色颈环、前额和眉纹。繁殖期成鸟在耳后和颈环周围有橙色色调。幼鸟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但上部羽毛边缘呈淡色。腿色较淡,喙较长且钝厚基部。头部图案为椭圆形,叫声柔和上升。

鸣叫特征:发出柔和上升的‘kweek……kweek’声或单个‘kweek’声,以及软弱上升的‘tu-wit’声,用于吸引人类远离幼鸟或带蛋的巢穴。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低地的沙滩、鹅卵石海滩及内陆鱼塘,有时可达30公里内陆。以螃蟹为食,采用典型的Charadrius小型鸻类捕猎方式。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5月至8月,但在4月末已有雏鸟记录。在东爪哇,繁殖季期间会攻击白额燕鸥的幼鸟和成鸟。蛋壳颜色为浅黄褐色至深橄榄奶油色,布满非常不规则的黑色或近乎黑色的标记。

区别辨识:环颈鸻的区别在于耳后暖棕色斑块,繁殖期冠部无橙色,腿色较淡。与马来鸻相比,后者上部羽毛边缘总是白色,头部有暖色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南部苏门答腊沿海、爪哇岛、巴厘岛、小巽他群岛东部直至帝汶岛,以及苏拉威西岛西南部。在爪哇岛南岸的马杜拉岛、阿拉斯普尔沃国家公园和爪哇北岸的多个地点较为常见。

其他:目前全球数量估计不超过6000只,可能因近期数据而需列为易危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爪哇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爪哇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