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侏秧鸡(英文名:Red-chested Flufftail,学名:Sarothrura rufa),是鹤形目侏秧鸡科侏秧鸡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4至17厘米,雄鸟具赤褐色头部和黑色体羽带白色条纹,雌鸟呈淡褐色。分布于非洲次撒哈拉区域,从利比里亚至埃塞俄比亚,南至南非。偏好有浓密植被覆盖的湿地环境。
外形特征:红胸侏秧鸡体型苗条,尾巴短小,雄鸟头部为赤褐色,体羽深色并带有白色或更深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颈部至腹部为橙红色,下巴白色。雌鸟颜色较为柔和,偏金褐色,背部有淡色斑点。喙和眼睛均为黑色,脚部颜色从暗灰色至棕色或粉色。雏鸟外观类似成鸟,但色彩较暗,斑点较少。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一系列高音短鸣,持续数分钟,日夜间均可听到。领地叫声为响亮的上升音调。雌雄均有类似叫声,伴有咕噜声或哼哼声。还有多种不同的叫声用于领地宣告和警戒。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湿地植被,从季节性湿润草地到永久性水淹的芦苇床,高度从55厘米至3米。在西非森林区,也出现在干燥草地,靠近人类居住地。广泛分布于海拔从海平面至2100米,最高可达2700米。取食昆虫、蜗牛、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以及草籽,日间觅食,早晚高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不定,可能与雨季相关。一夫一妻制,形成永久领土,巢穴隐藏在草丛中,由草或死植物构成,每次产2至3枚白色蛋,孵化期16至18天,幼鸟出生后2至3天离巢,3至4周后独立,6周时羽毛成熟,10至11周时换羽完成。
区别辨识:与纹胸侏秧鸡区别在于雄鸟腹部颜色更深,雌鸟背部有淡色斑点而非鳞片状。亚种elizabethae和bonapartii的雄鸟上身条纹更长,bonapartii的白色斑点相连,似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广泛分布于利比里亚至埃塞俄比亚,南至南非,包括刚果、马拉维、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地。
其他:在人工创造的小型栖息地中也能成功繁殖,但在整个分布范围内因湿地破坏,总体数量可能正在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胸侏秧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胸侏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