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胸侏秧鸡

Streaky-breasted Flufftail Sarothrura boehmi

纹胸侏秧鸡(英文名:Streaky-breasted Flufftail,学名:Sarothrura boehmi),是鹤形目侏秧鸡科侏秧鸡属的鸟类。小型秧鸡科鸟类,体长14至17厘米。其名纪念德国动物学家Richard Böhm。分布于非洲中部,从喀麦隆至肯尼亚,南至津巴布韦,常见于季节性泛滥的草地,偶尔出现在较为干燥的草地。

外形特征:纹胸侏秧鸡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秧鸡,体长介于14至17厘米之间,体重约30.5至42克。雄鸟具有红褐色头部,黑色身躯饰以厚重的白色条纹,雌鸟则为暗棕色,腹部带有条纹。它们拥有短小的尾巴和相对较短的脚趾,喙部基部较厚。雄鸟的胸部颜色比红胸侏秧鸡更淡,且延伸至后颈和上胸,雌鸟腹部颜色更深。幼鸟较暗,带有较少且不明显的上体标记。

鸣叫特征:主要鸣叫为重复的低沉‘呼’声,节奏稳定,每两秒一次。此外,还会发出快速系列的类似质量的叫声,伴随低沉的咕哝声,有时会逐渐减弱为柔和的激动‘唔’音。还有重复的低沉‘库克’声作为警告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短暂泛滥的草地,如河流边缘、排水线和沼泽,也会出现在稻田、草地平原和盐沼。偏好高度30至70厘米的草地,地面被淹深度最多10厘米。在肯尼亚,仅在海拔1000米以上发现,但在赞比亚偶尔下降至370米。迁徙模式不完全清楚,但似乎在南部热带地区繁殖,旱季时向赤道地区撤退。在肯尼亚的记录为5月至9月,而在赞比亚和安哥拉以南则为11月至4月。饮食以小型种子和昆虫为主,雏鸟以昆虫喂养。

生长繁殖:在雨季繁殖,南非为11月至3月,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为1月至3月。一夫一妻制,可能有领地意识。雄鸟建造巢穴,通常位于20至35厘米高的草丛中,巢由草垫或浅碗状结构组成,宽9至11.5厘米,置于草丛中,覆盖以生长中的草叶,离地面2.5至7.5厘米。每窝产3至5枚白色至奶油色的蛋,孵化期为14至18天,雏鸟早熟,出生后1至3天离开巢穴,由双亲喂养。

区别辨识:与条纹侏秧鸡和红胸侏秧鸡相似,但雄鸟下方有更多白色条纹,胸部红色不如红胸侏秧鸡广泛,雌鸟下方颜色更深。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较暗,带有较少的上体标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中部,从贝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东部至肯尼亚,南部至安哥拉东部和南非北部。在西非和中非的分布极为零散且未知程度高。

其他:由于栖息地丧失,数量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津巴布韦,几乎仅限于东北部的马绍纳兰高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纹胸侏秧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纹胸侏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